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7.表情丰富的脸 第一课时 苏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7.表情丰富的脸 第一课时 苏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4 10: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五(3)
人数
55
课题:
《表情丰富的脸(一)》
执教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观察各种人物形象的表情,了解丰富的表情与人的内心世界、情绪变化、五官紧密相连。喜怒哀乐在五官的表现上会有不同的变化。
(2)提高由文字的抽象到创作的具象高级转换思维能力,用夸张等造型方法,绘画艺术形式,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人物表情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文字描述,观察影相及书本上的图例,捕捉生活实例,发挥想象,创作出文字所包含的丰富表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汉字文化,体会文字的魅力。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表情丰富的脸(一)》是江苏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课。本节课属于 “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表情单元系列中的第一课。因为一年级第二册有《画自己》、第五册《亲昵》、第六册《形形色色的人》,所以在有关人物画基础上进行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但从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与《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让人认识到,这节课又有其特点,仔细比对新旧教参的变化,本课注重与其它学科渗透性,因为进入高年级,从而开始进入由抽象到具象这种更高级的创作思维的有意识训练。所以本课立足于文字的演绎和丰富表情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感受,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拓宽了创作思路。
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比较,懂得丰富的表情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和五官紧密相连,喜怒哀乐通过五官的变化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行课中应该让学生知道祖国的文字能激发我们想象,并因此而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了解艺术家也是捕捉生活中人物表情的生动一刻,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创造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懂得这些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多种素材和创作空间,较好地训练学生高级的创作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重 点:学会观察,了解表情与人情绪、五官之间的关系,积累创作素材。
难 点:通过文字发挥想象,采用夸张等造型方法,运用积累的素材和绘画的艺术形式创作出各种表情丰富的脸。
预设教法:启发法、演示法、尝试法、讨论法等。
教师准备:欣赏图、范作、课件。
学生准备:镜子、各种绘画工具等。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绘画基础,经过一至四年级中涉及的各类人物画的练习后,对部分简单的表情用简单的笔触表现并不陌生,如:笑、哭等,但缺乏提炼总结归纳并细致刻画。他们对文字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范图、范作理解与参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实际,用各种夸张等造型方法表现细微的各种表情变化,创作出各种表情丰富的脸。教学中用演一演、拼一拼、添一添、赏一赏,有层次性的从归纳简单有代表性的喜怒哀乐等入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五官、表情、心理变化的规律,再由文字抽象到创作具象转换进行创作作品。激发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热爱中国的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目标)




(1分钟)
视频《本班学生的各种表情》。
用词语形容你看到了什么表情?
生活中丰富的表情源自哪里?
脸是心灵的显示屏,心里的各种情绪变化都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揭题:《表情丰富的脸》。
(板书:表情丰富的脸)
欣赏。
1、看到同学的憨笑、愁眉苦脸……各种表情。
2、……源自内心。
课前采集学生有代表性的表情,如:微笑、大笑、怒、愁、思、呆、抓狂等,视频激趣,提供可观察的对象,内心情绪变化形成不同表情。学生在观察、体会、交流生活中出现的表情时拓宽思路,发现不同表情可用各种词汇描绘,为后面铺垫,这是由具象到抽象的初级表达训练,也是对前年段所学的重温。






演一演(2分钟)
1、想一个表情词语,同桌互相演或对镜子演,观察不同表情时脸上哪些部位发生变化?怎么变的?
(1)引导具体说出某个表情时眉、眼、嘴、鼻的形状变化,根据学生描述示范个别眉、眼、嘴、鼻,有机渗透从简笔画向具象画转变,注意细节的刻画。(板书:五官。根据学生回答,粉笔示范眉、眼、嘴……局部的个别形状+表情纹……)
出示眉、眼、嘴、鼻的归类图(板书出示:眉、眼、嘴……图)
(2)引导发现表情纹的具体位置:额头、眼角、嘴角等五官周围出现细纹变化。
面部表情肌大约42块,可组合出1万多种表情。
1、表演,发现五官中眉、眼、嘴、鼻的形状变化,发现表情纹,了解要细致观察表现细节等。
通过表情词,生生互动观察发现眉、眼、嘴等的变化,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变化时,肌肉扯动形成表情纹,这不但是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探究力,是积累素材,也是进一步训练学生抽象的思维表达能力,渗透表情词汇。板书图例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
拼一拼(3分钟)
2、下面我们来做个拼拼贴贴的游戏,考验你们是否真的知道了各种表情的变化。组长代表来选“喜怒哀恐喜怒”一个表情,根据选的表情小组合作拼贴完成一张大的表情图。
(六组分别:喜、怒、哀、恐、喜、怒。)
发现相同表情不同贴法,发现表情的差异性、丰富性。问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发现同样的表情,每个人脸上表现出来有差异性,程度也不同。喜怒哀乐惊恐是笼统的概括,能用更具体、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各组表现的表情。
2、拼拼贴贴:分组贴出喜怒哀乐惊恐的表情图,材料盒中找不到合适的可添画。小组合作,根据拿到的任务进行拼摆,展示,用更具体、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各组表现的表情。
人的表情通常归类成“喜怒哀乐惊恐”引导发现相同的表情在每个人脸上表现出来是有差异性的。捕捉同类表情的不同表现,引导用更贴切的词汇描述。
添一添( 8分钟)
3、添添画画:
(1)想一个生动的表情词语写角落,加想象,添画表情不涂色。
(发有脸、耳的纸。)
(2)拍照捕捉资源。结合学生练习教师进行必要白板示范,并结合学科知识刻画细节,进行提升。问学生如何改进可以让表情与表现的词语更加贴切。
(板书:夸张……)
捕捉资源:
①表扬和别人不同的表情。
②性别、发型、表情纹等辅助细节的表现,让表情更生动。
③适当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让表情更符合表情词。
④发现同一类表情有多种形容词,如:笑……,如何捕捉同类表情的细微不同点,更符合表情词。
3、写表情词添画眉、眼、嘴等,分析提升作品质量。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添画中产生大量资源,发现捕捉并利用。白板照片示范优势:1、保护学生作品2、修改快捷。渗透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这是分解表达抽象思维创作的难度。对各类学生的创作表现有不同层次的提升。让学生体会到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反映到作品的具象上时,是有迹可循的,有法可依的。
赏一赏(2分钟)
4、欣赏书上的绘画作品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
引导一张完整的表情作品,除了表现五官,还可用色让表情更形象,加衣服等表现出性别、职业、年龄等。
4、欣赏分析书上的绘画作品。
书是传递知识信息最好的媒介,通过书中绘画作品欣赏分析,发现完整的作品创作可以从多方面表现,为创作做准备。
创作(16分种)
5、绘画创作要求:
(1)想一个生动的表情词语,写角落。
(完善刚才的作品或重新创作。)
(2) 发挥想象、抓表情特征,适当用夸张等手法。
(3)注意细节刻画,画面完整。
5、用绘画工具表现表情。
针对大容量班级的学情,设计层次性练习要求,提高造型表现力。这是让学生具体操作运用所学,更是对抽象到具象到创作艺术思维的理解运用与检验。
展评(5分钟)
6、展评
选一个你最喜爱的作品,多元互动评价。
评价语:
(1)抓住表情什么特征,用夸张等哪些手法。
(2)细节刻画了哪些,画面是否完整。
(3)是否符合表情词。
6、展示作品。结合板书评价。
学会表达、欣赏与评价。





(3分钟)
1、除了用画表现还可以有哪些艺术形式表现。
2、通过这课你学到了什么?
美术源于生活,服务生活,从抽象文字到具象艺术品,古今中外艺术家捕捉人的丰富表情,创作的艺术品及生活用品,美化我们的生活。欣赏书中P14-15。思考一下今天的创作可以如何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1、思维延伸,探究。
2、总结收获。
3、思维延伸,探究。
培养学习反思总结的能力,拓宽思路。引导并提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由抽象到具象艺术表达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涵养人文精神。拓展侧重废旧材料,走近生活贴近生活,教材中的充分运用,多元化的延伸,提出新问题。
板书设计:
五官:
《表情丰富的脸(一)》 = + 肌肉、表情纹……
+ 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