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同步练习(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同步练习(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30 19: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课前导学]
1、科学要研究各种 自然现象 ,寻找它们 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并不神秘,从身边的 疑问 开始,慢慢走进科学的殿堂。 奥斯特 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 电流的磁效应 。
3、学好科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像科学家一样细心地 观察 、善于提问、认真 思考 ,并能科学地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以得到科学的结论。
4、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 观察 、 实验 和 思考 。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能从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 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 。
5、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极大便利,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社会与个人带来不利影响。谈谈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课堂讲练]
例1、根据课本P2图1-1至图1-6,写出下列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1)壮观的火山爆发 地壳运动的结果 ;
(2)破壳而出的小鸟 鸟妈妈的精心孵化 ;
(3)铅笔在水中被“折断” 光的折射 ;
(4)种子长成幼苗 种子的萌发 ;
(5)昆虫蜕皮 外骨骼限制了生长 ;
(6)流星 固体与大气层的摩擦 。
例2、充足了气的气球(不扎球嘴),刚松手时,气球飞走的方向是( B )
A、球嘴的方向 B、球嘴的反方向
C、向上 D、向下
例3、在3只相同的啤酒瓶里分别加 1/4、1/2、3/4的水,用铅笔或筷子分别敲打3只瓶子,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解析:加1/4水的瓶音调高,声音脆;加3/4水的瓶音调低,声音闷。因为水振动产生声音,水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课后练习]
1、时雨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2、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A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3、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C )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
B.观察、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4、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A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智商
D.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绩
5、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 )
A.时雨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
C.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引进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6、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B )
A.植物生长
B.经济危机
C.海底地震
D.火山爆发
7、“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要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C )
A.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了将农作物稻草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8、发动天文学领域革命,创立“日心说”理论的科学家是( B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哈勃
D.奥斯特
9、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中上下游动,是因为其体内有一个 鳔 。当它体积变大时,鱼就会上浮;若要下沉,它的体积就会相应变 小 。
10、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同样的红墨水分别滴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红墨水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拓展提升]
1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C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12、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D )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的缘故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呢?
13、下列问题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①③⑤⑥⑧ 。
①风是怎样形成的?
②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③为什么会打雷?
④吉时雨中学有多少初一学生?
⑤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⑥水为什么会结冰?
⑦时雨的理想是什么?
⑧露珠是怎么形成的?
14、用一根细绳栓一个小螺帽(或其他金属小重物),细绳的另一端悬挂在一个固定点上,让其摆动起来,这个装置叫做单摆。
研究单摆下列项目:


(1)绳子长为50厘米时,让其小角度自由摆动起来,观察其摆动是否会变快或变慢。
解析: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幅度大小无关(幅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2)用不同长度的绳子做成的单摆(50厘米、30厘米)进行比较,哪个摆的快。
解析:30厘米的单摆摆得快一些。
(3)用相同长度的两根绳子分别栓一个小螺帽和一个大螺帽(质量不同),比较摆动的快慢。
解析:摆动的快慢相同,与摆拴的质量无关。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解析:单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单摆拴的小重物及摆动的幅度大小无关。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课堂笔记]
学习规范温馨提示
1、桌面只有科学课本,作业和学习工具(红黑笔、铅笔各一支,尺,草稿纸)。
2、预备铃2分钟,校对课前导学。
3、坐姿端正,手不离笔,用眼与老师交流。
4、老师补充内容和课中疑惑,及时记录。
5、作业不看书,看书不作业。独立高效完成。
6、错题及时订正,须写解析过程。
7、上课多发言,课后多提问。提问前要三思,解惑后及时笔记。
8、作业本封面左上角贴上标签,写上姓名。




[作业评价]
导学 作业 笔记
一批
二批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