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四单元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复习课件
第一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重点:
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的途径。
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
排泄
排遗
——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方式:
呼吸、
排汗、
排尿
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
部分水、
少量无机盐、
尿素
皮肤
(汗腺)
大部分水、
大部分尿素、无机盐
泌尿系统
二氧化碳
和
少量水
呼吸系统
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尿素等含氮废物
汗液
尿液
气体
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1 担负着人体排泄废物功能的主要是( )
A.呼吸系统 B.泌尿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2 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代谢废物是( )
A.水 无机盐 B.尿素 水 C.二氧化碳 少量水分 D.大量水 尿酸
3 在下列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哪项不属于排泄( )
A.有毒物质经过肝脏解毒后随胆汁排出
B.蛋白质的代谢废物的排出
C.部分水和无机盐由汗腺分泌汗液排出
D.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4 下列哪几项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
①提供营养物质 ②排出代谢废物 ③调节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④提供能量 ⑤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知识巩固:
B
C
A
B
第二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重点:
肾脏的结构。
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区别。
难点:
肾小球、肾小囊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肾脏
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因为肾的皮质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皮质
——髓质
二、尿的形成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一)形成器官:
肾脏
肾单位
肾
单
位
思考:
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体
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含各种成分及代谢废物
第一步,肾小球对血液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二)尿的形成过程:
形成原尿: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形成尿液(终尿)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第二步,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剩下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水和无机盐、尿素
小结:尿液的形成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水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
原尿
尿液
肾小球的
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
三、尿液的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排尿的生理意义:
▼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尿的形成包括哪两个连续的阶段?
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的哪些成分
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了什么?
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可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了原尿。
联系前边所学知识,试着描述血液在肾单位
里的流动方向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外
毛细血管
肾静脉
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比较:
水
尿素
无机盐
葡萄糖
蛋白质
血细胞
有(1%部分)
有
有
有(全部)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无
微量
有
无
无
有
尿液(终尿)
原尿
血液
比较
成分
肾单位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排泄的概念: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尿道:排出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尿的形成和排出
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形成过程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排尿的意义
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
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例题分析:
以下液体中含有尿素的有( )
①血浆②原尿③尿液④汗液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尿素是代谢的终产物,终产物的排出必须经过血浆的运输作用,运到肾脏形成尿液,而尿液的形成首先是形成原尿。因此,血浆、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能够分泌汗液,体内部分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汗液中也有尿素。
答案:D
练习:
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囊 B.集合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A
C
B
练习:
4.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5.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
D
C
1.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
A.排汗 B.呼出二氧化碳 C.排便 D.排尿
2.下列生理现象与排泄有关的是 ( )。
A.排出粪便 B.呼吸 C.流鼻涕 D.吐痰
3.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4.肾单位的构成是 ( )。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体和肾小管 D.肾小球和肾小管
C
B
D
C
5.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 ( )。
A.入球血管与出球血管都是小动脉
B.入球血管与出球血管都是小静脉
C.入球血管为小动脉,出球血管为小静脉
D.入球血管为小静脉,出球血管为小动脉
6.人体排尿的意义在于 ( )。
A.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
B.排出代谢废物
C.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D.以上三项都是
A
D
10.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①蛋白质②葡萄糖③水④无机盐⑤尿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⑤
11.若用药物将肾小管麻痹,则原尿中将出现(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葡萄糖 D.蛋白质
12.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其病变部位发生在(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出球小动脉
C
C
A
16.人体中,下列哪一种血管内流动着含尿素最少的缺氧血?( )
A.上腔静脉 B.肾静脉
C.肺静脉 D.下腔静脉
B
D
一、1.排泄:
人体将________排出体外的过程。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排遗:
食物消化后的__________即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水
二氧化碳
尿素
食物残渣
代谢废物
二、尿的形成
(1)肾单位的结构
每个肾由100多万个______组成,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前者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前者主要分布在肾的______;后者分布在______和______。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皮质
皮质
髓质
(2)形成过程
①当血液流经________和肾小囊内壁时,除______和大分子__________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________、________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_________中形成______。
肾小球
血细胞
蛋白质
无机盐
葡萄糖
肾小囊腔
原尿
②当原尿流经_______时,全部______、大部分___和部分_________被肾小管重吸收,其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_______。
肾小管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液
分析:
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0 0 11 2.0 0.05 - -
样本B 0.1 0 7.5 0.3 0.04 - -
样本C 0 ++ 11 1.5 0.03 ++ ++
(1)原尿是样本______,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_____,因为其中只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______,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葡萄糖
A
无机盐、尿素和尿酸
C
蛋白质和血细胞
第三节
皮肤与汗液分泌
重点: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汗液的形成以及对人体的意义。
1.表皮的位置?由什么组织构成?
表皮由哪两部分构成?各有何特点?
表皮内有没有血管和神经?
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
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功能: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生发层中有黑色素)
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皮肤与汗液分泌
皮肤的结构:
表皮
表皮
角质层
生发层
真皮
真皮
(含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物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毛发
汗腺
皮脂腺
汗液的形成与分泌
汗腺
分泌部
导管
分泌部
导管
毛细血管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
1.皮肤由_____和______构成。
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__________构成,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__________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主要由_________构成,含有大量_________和_________,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另外真皮内还有丰富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表皮
真皮
上皮组织
角质层
生发层
角质层
生发层
结缔组织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血管
感觉神经末梢
2.汗腺包括_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当血液流经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通过导管排出体外。
3.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___________扩张,血流量增加,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加;同时,________的排出量也增加,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所以,皮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人体的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
分泌部
导管
水
无机盐
尿素
毛细血管
汗液
血管
汗腺
1.下列哪项不能称之为排泄( )
A.部分无机盐和水分由汗腺排出
B.粪便由肛门排出
C.尿酸、尿素由泌尿系统排出
D.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B
2.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肺
B
3.正常新鲜的肾脏纵剖面上,皮质为红褐色,髓质颜色较浅。原因是( )
A.皮质中肾小球的数目较多,髓质中较少
B.皮质中分布着大量的肾单位,而髓质中则无
C.肾小球仅分布于皮质且血流量较大
D.皮质中有一部分肾小管,髓质中也有一部分
C
4.下列毛细血管网中,起始端为动脉血,终止端亦为动脉血的是( )
A.脑部毛细血管网 B.肺部毛细血管网
C.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D.四肢毛细血管网
C
5.农民将人尿收集起来,加水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请问:正常尿液不含有( )
A 尿素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D
8.下列哪项与尿液的形成无关?(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输尿管 D.肾小囊
9.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
A.静脉血 B.动脉血 C.原尿 D.尿液
C
B
7.右图为人体局部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1] 、[3]是动脉血管,[2]是毛细血管,[1]、[2]、[3]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则[2]的主要功能是( )。
A.滤过作用
B、气体交换
C.吸收养料
D.分泌物质
A
8.小王发现自己的尿液发红,去医院尿检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你推断小王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小管
C
9.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病人很可能肾脏中哪个部位功能发生障碍(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收集管 D.肾盂
B
10.人喝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中排出,这部分水可以不经过的过程或结构是( )
A.吸收 B.肺 C.左心室 D.肾静脉
D
12.对初诊为急性阑尾炎、蛔虫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应分别化验他们的( )
A.血液、粪便、血液 B.血液、粪便、尿液
C.尿液、粪便、血液 D.粪便、血液、尿液
B
13.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肾小管的重吸收
C
14.成语一针见血中的针至少刺到了皮肤的哪部分?( )
A.角质层 B.真皮 C.生发层 D.皮下组织
B
(3)根据化验数据,可以推测甲乙丙三人中_____可能患了糖尿病,也可能是此人肾单位中的_______部位出现了问题。
25.下表为某医院化验室对甲乙丙三人尿液成分分析的结果,请根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回答: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甲 95 0.32 0 1.50 1.95
乙 95 0 0 1.50 1.95
丙 95 0 0.06 1.50 1.95
(1)尿液化验指标都正常的是哪一位?_____。
乙
(2)甲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部位出现了问题。
肾小球
肾小管
丙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呼吸系统
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肺
吸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消化系统
口腔食道胃大肠肛门
小肠
消化吸收场所
气体交换
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
肾
输尿管膀胱尿道
排出大量的水无机盐尿酸尿素
形成尿液的主要场所
表皮真皮附属结构
皮肤
排出少量的水尿酸尿素
汗液蒸发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