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5 21: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
民主先驱,光耀千秋:
——孙中山的“中国梦”
课程标准: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教学目标
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三民主义,清政府“预备立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及局限性。
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奋斗精神。
狭义:1911.10.10武昌起义。(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
广义: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为什么叫“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背景: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1894年,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
一.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 改革官制,裁汰冗官,

司法,修订刑律,废除酷刑;

经济: 奖励实业,颁布《商律》,设商会,办大清银行

军事: 扩编新军,采用洋操,新式枪炮;举办警政;

文化: 废科举、办学校、办游学,推行新学制;

风俗: 禁缠足、鸦片;满汉通婚
清末新政的具体内容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钦定宪法大纲》(1908)
如何看待这部宪法?
内阁总理大臣 奕劻(庆亲王,宗室)
内阁协理大臣 那桐(满) 徐世昌(汉)
民政部大臣 善耆(肃亲王,宗室)
度支部大臣 载泽(镇国公,宗室)
海军部大臣 载洵(郡王,宗室)
农工商部大臣 溥伦(贝勒,宗室)
理藩部大臣 寿耆(宗室)
陆军部大臣 荫昌(满)
法部司法大臣 绍昌(宗室)
外务部大臣 梁敦彦(汉)
学部学务大臣 唐景崇(汉)
邮传部大臣 盛宣怀(汉)
责任内阁



“皇族内阁”
二.清廷的改革失效,自身更加孤立,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40 5600 31 510


1895-1911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表格数据说明了什么?
3.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章炳麟(1869-1936)
邹容(1885-1905)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炳麟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舒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邹容
“要革命的,这时候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陈天华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义。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
五.孙中山由改良到个革命的转变,从事革命实践活动。
时间 名称 地点 领导人
1894 兴中会 檀香山 孙中山
1904 华兴会 长沙 黄兴
1904 光复会 上海 蔡元培
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具有统一的政治纲领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是一个政党的基本要素。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the Railway Project Crisis)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1911年6月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此次运动催生了辛亥革命,葬送了大清。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实地考察了欧美社会的利弊
(一)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随后,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者,天下其击之。”“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前提)
(核心)
(补充)
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② 缺乏明确的反帝的纲领
③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评价三民主义
镇南关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浙皖起义
(二)革命的实践活动
时间:1911.10.10
地点:武昌
主力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在准备不充分的的情况地下发生。胜利后推举旧军官黎元洪担任都督.黎在被迫的情况下上任.黎的就职开创了由革命党、军界上流人物与旧官僚结合起来的统治方式。


1911年10月10日,熊炳坤、金兆龙率先发难,占领武昌
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
黎元洪
杭州
贵阳
昆明
广州
长沙
福州
南昌
苏州
上海
安庆
武昌
江宁
镇江
西安
太原
成都
桂林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起义胜利后两个月内,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
1911年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府衙大堂屋子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江苏就这样光复了
这说明了什么?
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从政府任职情况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个什么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此处的“变局”和“创举”指的是什么?
推翻封建帝制,创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中华民国)
公历纪年:公元与民国纪年换算方法是具体某年后二位数加减11即可,公元换算成民国减11,民国换算成公元加11。如1912年,后二位12-11=1,民国1年。民国三十八年,38+11=49即1949年。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1911年12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活动在南京举行。
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得票数
(四)革命的成果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结束。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结果
1912.2.12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
中华民国建立
成立概况:阅读教材第126-127页
时间、地点、领导人、首都、国旗、纪元、性质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自身条件:军权、政治手腕
帝国主义支持

立宪派、旧官僚拥护

革命派软弱、无实力,望袁灭清

对革命派:迫孙中山 让位

对 清:逼宫退位

《临时约法》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临时约法》的特点
1、主权在民、国民自由平等
2、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
评价:
1.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目的:
企图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因人设法,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局限性: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人设法,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临时约法在不同情况下抛弃总统制而采取内阁制用心是很好也是很苦的,与其谓制度上之选择,无宁认为基于人事之考虑”
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特权;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民生状况较前清更糟糕,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没有得到改变。因此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
畅所欲言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性质:
1、辛亥革命的意义
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
①推翻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提高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⑤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巨变)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材料: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我们结婚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们自由了
民国新风尚
民国前
民国后

1.采用新纪元;废除跪拜礼,改为握手礼;废除“老爷”、“大人”等称呼,改称“先生”;废止缠足,倡导新式婚礼。

2.兴办新式学堂,建立女子学校,提倡男女平等。

3.……
民国新风尚
袁世凯尊孔复古,篡改约法,企图复辟帝制。
民国三年(1914),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描述的“人血馒头”
有民主共和的民国,
无自主理性的国民。
各抒己见: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革除了封建陋习,移风易俗
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局限:(1)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仍然是半殖半封社会。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但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是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的基本体现,也是留给后人的根本教训。
革命前途
在哪里?
  材料1: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2: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孙中山年谱
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10岁,入私塾。课余,打禾、插秧、除草。
13岁,入意奥兰尼学校,习西文、社会、政治演说、自然科学、英语、圣经等。
18岁,入中央书院(1894年改为皇仁书院)读书。
20岁,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华南医学堂读书,学医。
24岁,致书香山县退职官僚郑藻如,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改良,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教育三项建议。仰慕洪秀全。
26岁,在澳门开设中西药局。医术精湛,尤擅长外科和肺病专科。
27岁,改赴广州行医。与陆皓东、郑士良等八人集会于抗风轩,提议创设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
28岁,上书李鸿章:“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9岁,由檀香山赴香港,回国策划武装起义。
30岁,香港英国当局发布对孙中山的驱逐令。逃亡英国,经常往大英博物院图书室,研读书籍,探求救国真理。撰写出《伦敦被难记》。
32岁,在日本东京进行革命活动,吸收华侨参加兴中会。
37岁,在东京秘密创办革命军事学校,与留日学生廖仲恺、何香凝等,畅论革命救国的道理和方法。后赴美国旧金山华侨中进行革命活动,鼓吹反清革命。
40岁,到新加坡,命胡汉民为新加坡同盟会分会起草会章,扩充组织,与黄兴、章炳麟等人制订同盟会《革命方略》,其中包括对同盟会纲领的解释。
孙中山年谱
45岁,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远在美国。
12月26日,由法国马赛乘船回国。在上海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被商定为大总统人选。
46岁,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其誓词为:“颠覆满洲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辞临时大总统职,并推荐袁世凯代任。
47岁,举兵讨袁,“二次革命”开始。10月25日,与宋庆龄在东京结婚。
50岁,1916年(民国五年)1月6月袁世凯公开称帝。在上海发表二次讨袁宣言。
53岁,北洋政府自动取消通缉孙中山的命令。被军政府推选为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5月28日,在上海发表《护法宣言》,主张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
和平救国。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了规章,要以巩固共和、实现三民主义为宗旨。
56岁,以大元帅名义声讨徐世昌,并下令北伐。
58岁,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
59岁,1月1日,因肝病加重,请西医医治。
3月11日,在遗嘱上签字,遗嘱中指出,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致苏联遗书一份,其中表明了他把三大政策实行到底的决心。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在北京逝世。
革命一生
正直如松
振兴中华
天下为公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垂范后世
光耀千秋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余年,其目的在求中国自由平等。
——《孙中山遗嘱》
独立自由
民主进步
自强不息
责任担当
中国梦大学梦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