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智取生辰纲》进行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课前准备
课前浏览《水浒传》第12回至第17回,了解杨志的事迹和性格。
观看电视剧《智取生辰纲》。阅读课文原文,回答问题。
电视剧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在哪?你认为怎样处理好?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自读
课前浏览《水浒传》第12回至第17回,了解杨志的事迹和性格。
杨志事迹(请学生预习后概述):
①原为殿司制使(宋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可理解是殿帅府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补充:北宋时期宋王朝有四大京都。东京:即汴梁,当时是开封府辖地,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王朝的皇都,皇帝生活办公就在那里,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西京:即河南府,就是现在的洛阳市,在前面几个朝代曾经做过都城,在唐朝时曾称东都,北宋时也算是比较繁华的城市,因在汴梁之西而得名。北京:即大名府,当时的北京可不是现在的北京,现在北京当时还在外族之地,当时的北京大名府就是现在河北省大名县,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当时梁山泊攻打大名府就是此地。南京:即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处在四城市最南边,与汴梁比是在东南,当时百姓也就称南京。
杨志性格(教师归纳):“失意、得志、幻灭”(茅盾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智取生辰纲》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设计意图】了解杨志故事及《智取生辰纲》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二、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非常重视情节的安排,作为从“说话”演化而来的艺术形式,说书人要想吸引听众、作者想要吸引读者,一要故事好,二要讲得好。因而分析、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鉴赏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与作者对话,希望大家能借这篇小说来体会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高妙之处。
(一)直接对话——运筹帷幄见气魄
方式: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情节选择方面的高妙之处。
问题1:首先,面对“生辰纲”,在强夺和智取中作者作出了什么选择?——智取
问题2:“智取”用什么手段达成?——蒙汗药。
问题3:蒙汗药需要一个载体,作者选择了什么?——酒。
问题4: 怎么就能让人喝酒呢?作者所选择的契机是什么?——一要天热,二要地偏,三要酒好(这里的“酒好”,即指酒让人放心)。
问题5:怎样才能让人对酒放心?作者选择了什么策略?——卖酒的人相互唱和,买酒的人推波助澜。
问题6:卖酒的怎样相互唱和?作者选择的策略是什么?——卖酒的人就是七人和白胜,他们的配合表现在试酒和撒药两方面。
问题7:买酒的怎样推波助澜?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背景?——买酒的人就是众军士,他们之所以能推波助澜是因为他们与杨志的隔阂和矛盾。
板书:
天热 试酒
智——药——酒 地偏 卖酒的一唱一和
酒好 撒药
买酒的推波助澜 矛盾
老师(总结):
首先,这样的情节安排让我们觉得好看、过瘾,环环相扣,扣人心弦。但体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作者的情节安排其实归结为三个方面,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种设计既表现了作者思维的周密,也暗含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这成为作者在情节选择时的心理基础,也是整个情节背后支撑着的宏大的眼界和气魄。
吴用的“智”,都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1.算准天时——大热的天气,已经连续行走了二十多天
2.算准地利——运送生辰纲的必经之路,黄泥岗是其中最为偏僻之处
3.算准人心——
算准杨志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掌握众军士和杨志的关系紧张程度。
算准杨志的警戒心理,算准人的心理节奏
算准放药的时机和方式
(二)深入对话——见微知著显智慧
方式:采用拼图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体会选择与安排的妙处。
第一轮(体验)
如果我们把整个“智取生辰纲”看做一个大的情节,这过程中一定有一些重要的情节点,请你选择在这整个故事中的重要情节点。
杨志押送生辰纲 吴用智取生辰纲
(故事起点) (故事终点)
学生讨论出的重要情节点:
学生完成情节的组合:
(大部分都很容易找到合理性,只有白胜和晁盖的出场可以推敲。)
师:为什么白胜不可以先出现?
学生1:因为开始杨志的警戒心很强,七人出场最值得怀疑,而当这七人的顾虑一旦被打消,后面出场的白胜会容易乘虚而入。
学生2:白胜先出现就会1对15的局面,一个人首先被高度怀疑,另外的人再来演戏就会觉得太假,不容易成功。
学生3:可以从好看(好听)的角度来考虑,既然智取的核心在于酒,我们都期待白胜快些出场,而作者故意宕开一笔,写一场紧张的审问情节,使得故事更好看。
师:所以,当我们对情节作出安排的时候,常常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合理,二是好看。
第二轮(挑战)
师:大情节之下,又有若干个小情节。我带大家看 “杨志押送生辰纲”这一个情节,里面也是充满了玄机。我们就从事件的当天看起。
在这个大的情节之下,作者选择了哪些小的情节点?
师:这部分的小情节,可以大致概括为3个词——(杨志)打骂 (军人)对抗 (老都管)说情
师:现在老师给出小的情节点的示例,大家来做做组合,并说说依据。
结论呈现:
杨志打骂原因
正午时,众军人想去阴凉地休息
黄泥冈,众军人躺倒
众军人争辩后惹杨志生气
结论:杨志的打骂随着事态的发展,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
军人对抗表现
“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
“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
不把人当人!……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老都管说情内容
“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
“……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
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师: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三个情节点?
生1:激化杨志和众人的矛盾,为下面情节的发展做准备。
师:没有老都管行不行?
生2:老都管一方面在缓和着矛盾,一方面又在激化着矛盾,他与杨志的矛盾升级预示着杨志和众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师:大家自己来谈谈这个部分情节安排的妙处。
生1:每个人物的情节都有一层层递进的关系,我们能看出人物之间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生2:而这多个人物和多个情节又丰富而不杂乱地交织在一起,使得故事沿着作者预定的方向前进。
生3:众多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使得这一部分本来比较容易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而生动。
生4:人物的交互出现造成一种张弛有度的效果,使得听众能够牢牢地被抓住。
总结:
难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称“情节是悲剧的灵魂。”情节的安排最见作者的智慧,对情节的鉴赏也最能训练我们的思维。
生活就是由一系列的故事所组成的长河,而在我们的写作中,你会选择哪些情节,又会做出怎样的组合。也许这一点对我们的写作也会有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细读文本,和作者展开对话。
第2课时
一、课文如何表现“天热”?对“天热”的描写有何特点?
写“天热”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写。天热方须歇凉,歇凉才会饮酒,饮酒终于中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天热”是智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杨志一行败于“天热”,而晁盖一行成于“天热”。描写特点: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挑夫如何不怨?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那石头热了脚疼”,一句七字,热极之苦,描画已尽。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众军人看那天时……”,天气之炎热难当,军健之怨怒怅恨,俱从四字道出。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赤日炎炎似火烧”,众军汉口渴难当,白胜所唱山歌恰好唱入众军汉之耳,另一场面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二、批注评点,讨论《智取生辰纲》人物描写艺术。
1.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个性化语言)
评点:著一“杨”字,已见生分,“喝”住杨志,仗势欺人。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不得了。此写老于世故的谢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
2.“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精彩的细节)
评点:“瓢”是“道具”,布设文中,绝非闲笔。“瓢”有瓢的妙用,无瓢如何舀酒?舀酒,正为相机下药。“椰瓢”多次出现,不是凭空布设,游离情节之外,而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成为“软取”的有机组成部分,令情节摇曳多姿。
3.“只见这边,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便盖了桶盖,望桶里一倾,持瓢往地下一丢,口里说道……”(戏剧性动作)
评点:写“智取”成功的核心一招下药,用了一系列动词。吴用拿瓢舀酒,白胜夺瓢倾酒,药已瞒天过海下于酒中。动作连贯紧凑,瞒过了杨志眼睛,也瞒过了读者眼睛。到底如何中计,想杨志那厮上了梁山方可明白。
三、阅读文段,讨论。
杨志能否不失生辰纲?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贱,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 “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
总结:杨志之智与不智
1.起止时辰变更 刚愎自用
2.催逼赶路 对部下凶横
3.斥虞侯 不体谅
4.顶都管 缺乏沟通
5.追问枣客
6.警惕贩酒客
杨志是一勇之夫,如何济得恁事也!须以思结这十四人,方可商量事体,要行使行,要往便往。一味乱打众人,自然拗起来。虽然由你智勇足备,亦不能跳出这七个人圈套了!徒自作恶耳,蠢人!蠢人!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末总评)
梁中书十万重宝不堪再误,物色青面兽,望其出死力以相报。夫杨志阶下虏耳!……极知天不太平,不肯去,又不得不去,去而为一都管、两虞候掣肘。前失高太尉花石纲,今失梁中书生辰纲。悲哉!杨志之遇也。 (《评论出像水浒传》王望如回末总评)
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故事是不同的。林冲的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 (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四、布置作业。
导读: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官宦之孙,思想正统,本领高强,一心想着在仕途谋个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然而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想。细读本文,看看无赖牛二是怎样步步紧逼,杨志又是怎样步步退让,到最后忍无可忍,把牛二杀死的,体会小说精彩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