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8页,四道大题,34道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卷I(选择题,共46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1-20小题为单选,每小题2分。21、22小题为多选,每题3分,多选题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2分。本题共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1、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大约90μm
B.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14dm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大约10min
D.初中学生步行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50s
2、如右图所示是2018年9月18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火箭将卫星向太空发射的场景。火箭在升空过程中,若认为卫星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火箭 B.月球 C.太阳 D.地球
3、2018年6月,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男子100m决赛中以9.91秒夺冠,成为百米跑得最快的黄种人。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
A.苏炳添用的时间最长
B.苏炳添平均速度最大
C.苏炳添跑的路程最长
D.苏炳添的速度没有超过10m/s
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B. 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
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蝙蝠利用次声波确定目标位置 D.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传递信息6、欲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改变弦的粗细 B.改变弦的长短 C.改变弦的松紧 D.改变弦的振动幅度7、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8、如图是满城区景点秀兰文化园的噪声监测装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装置可以有效的减弱噪声的大小 B.当时的噪声大小适宜安静的读书C.当时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nm的颗粒物,对人体无害。
9、下列关于光的直线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与缝隙的形状有关
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
1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沿ON向后转动纸板A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11、一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他的像变大,像离镜的距离变小
B.他的像变小,像离镜的距离变小
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离镜的距离变小
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靠近镜的速度大于人靠近镜的速度
12、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先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
A.放于S点 B.放于A点
C.放于B点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13、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是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
B.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虚像就是影子;
D.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成虚像。
14、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
A.(2)(4)正确 B.(2)(3)正确
C.(1)(4)正确 D.(1)(2)正确
1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16、下面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细
D.秋天早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
17、如右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18、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D.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
19、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 把菜刀表面磨光
C.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 D.将钢筋通过拉伸机拉长
20、甲、乙、丙三个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它们的棱长之比为1:2:3,它们的质量分别为3g,24g,36g,它们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
A.甲 B.乙 C.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1、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当质量m一定时, V与ρ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m与ρ成正比
D.同种物质,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体积V的比值是定值
22、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制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g/cm3
C.量杯质量为40g
D.6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卷II非选择题(共54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 19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
23、如下图所示的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乙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__cm,。除了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的方法,经常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误差。
24、如下图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小车,每隔0.4s拍摄一次汽车的位置,则小车做的是 变速(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25m/s。(每一格2米)
25.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病逝。“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十八回中筝声、萧声分别由______和 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空气”)发出的,这些发声体在发声时都要______。
26.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时隔152年人们又见到了超级蓝色红月亮。发生月全食是光的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的结果。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___,当入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20°时,反射角变为 _____。
27. 今年暑假雨水充沛,小明一家去龙门峡谷游玩,如图是用竹篙撑船时小明拍的照片,标1的是光的____形成的虚像,标2的是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8.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实心金属球,若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___;如果两个金属球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____。若都截掉三分之一,剩余部分密度比为______.
29. 一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恰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与桶的总质量为22kg,当冰完全熔化后,需要向桶内倒入2L的水,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则桶的容积为 ___m3,桶的质量为____kg(已知ρ冰=0.9×103kg/m3,
ρ水=1×103kg/m3)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30小题5分,31小题6分,32小题9分,33小题7分,共27分)
30. (1)如图是人眼看见A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示意图,请确定A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
(2)请画出图2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图1 图2
31.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选用装置____(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物质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丙图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
32.小明和小军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对选取的两只蜡烛的要求是____________;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小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当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cm移到12cm时,应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军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若做成实像实验时,凸透镜上恰好飞落了一只小昆虫,小军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昆虫的像。
33. 测定物质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先把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处,此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把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c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g。
(3)把石块放入如图a所示量筒,水面所到达位置如图b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4)该实验若先测石块体积,然后立即测石块质量,会使测得的石块密度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四、计算应用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不得分。
34.为了提倡健康生活,满城区2018年在各主要旅行道路修建了多条自行车骑行道,自行车出行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小明想了解更多有关自行车的知识,他称出一辆自行车的总质量为27.3kg,并得知自行车所有钢材质量为23.7kg,其中橡胶和钢材各占自行车总体积的一半。(ρ钢=7.9×103kg/m3)求:
(1)此自行车所用钢材的体积;
(2)橡胶的密度是多少?
(3)若将所用的钢材换为密度为3g/cm3的某合金材料,则此自行车的质量变为多少
满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计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A B D C D A C D B C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B A A D C D B C CD B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23.1cm 2.70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4. 变速 25 25. 固体 空气 振动
26.直线传播 120° 40° 27. 反射 折射 虚
28. 1:2 1:4 1:4 29. 0.02 4
3、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30小题5分,31小题6分,32小题9分,33小题7分,共27分)
30、
要求:1图3分,2图2分。作垂线和连线应是虚线,光线必须有箭头
31.(1)乙 受热均匀 热胀冷缩 (2)晶体 48 固液共存
3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相同(或完全一样) 只测量了一次,具有偶然性
(2)① 10 ② 投影仪 ③ 向右 变大 ④右 不能
33.(1)水平 零刻线 左 (2)27 (3) 10 2.7×103 (4)变大
四、计算应用题。(8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
34.解:
(1)钢材的体积:V钢=m钢 /ρ钢 =23.7kg/7.9×103kg/m3 =3×10-3m3;(2分)
(2)橡胶的质量:m橡胶=m总-m钢=27.3kg-23.7kg=3.6kg; (1分)
橡胶的密度:ρ橡胶=m橡胶 /V橡胶 =3.6kg/4×10?3m3 =0.9×103kg/m3;(2分)
(3)某合金材料的质量:m=ρ合金×V钢=3×103kg/m3×3×10-3m3=9kg;(2分)
则自行车的质量:m总2=m+m橡胶=9kg+3.6kg=12.6kg;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