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历史上的谏臣
伍子胥赐剑自刎,
比干剖腹挖心,
屈子放逐,
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
都是千古奇冤!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战国时齐国相国。
讽,讽谏,含蓄的话委婉规劝。
齐威王,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纳,接受。
谏,规劝国君。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释题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33篇,分国编次,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12策。
《战国策》简介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齐威王爱隐语,谋士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淳于髡资料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了解本文的劝谏艺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1、修:
2、昳丽:
3、朝服衣冠:
4、窥镜:
5、谓其妻曰:
6、孰与:
7、君美甚:
8、徐公何能及君也: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穿戴。
照镜子。
对…说。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很,非常。
比得上。
1、自信:
2、复:
3、旦日:
4、徐公不若:
即“信自”,宾语前置。
又。
第二天。
及、比得上。
1、明日:
2、孰视之:
3、自以为不如:
4、窥镜而自视:
5、弗如远甚:
6、美我:
7、私我也:
8、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天。
同“熟”,仔细。
认为。
视自,宾语前置。
远远不如。
认为我美。
美,认为…美。
偏爱。
想要。
1、诚:
2、今齐地方千里:
3、宫妇:
4、左右:
5、莫不私王:
6、王之蔽甚矣:
确实,实在。
土地方圆。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没有谁。
蒙蔽,指所受的蒙蔽。
1、面刺:
2、谤讥于市朝:
3、闻寡人之耳者:
4、门庭若市:
5、时时:
6、间进:
7、期年:
8、虽欲言:
9、朝于齐:
当面指责。
在公共场所议论。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像。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
间或,偶然。
满一年。
即使。
朝见。
到。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1、齐国是一个大国,齐威王位高权重;2、齐威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威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威王有所求。所以根本听不到真心话。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6、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
2、 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①邹忌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②齐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
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4、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A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
B、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1)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2)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5、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于: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三问
三答
三思
三比
三赏
三变
(1)邹忌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成北徐公?”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
问
三
答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
思
三
比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 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 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门庭若市
数月 间进
期年 无可进
三
赏
三
变
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2)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能谤讥于市朝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朝,名词作状语)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闻,动词使动用法)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委婉劝说)
(公开指出)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朝
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孰
早晨
朝廷
泛指公共场合
朝见
谁,哪一个
仔细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一字多义
4、出自本文的一个 成语是:__________
请写出它的反义成语:__________
5、邹忌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有什么不同?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邹忌:以家事喻国事,婉言进谏;口头进谏,以理服人;
诸葛亮:直接提出建议,直言进谏;书面进谏,以情感人。
重点词句积累:
昳丽:
服:
窥镜:
旦日:
不若: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美我:
私:
光艳美丽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第二天
不如
仔细地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认为我美
照镜子
动词,偏爱
诚知:
皆以美于徐公:
地方:
左右:
蔽甚矣:
善:
面刺:
谤讥:
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
确实知道
都认为比徐公美
土地方圆
蒙蔽很深了
好
当面指责
指责、讽刺
公共场合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满一年
侍从(国王旁边的近臣)
二.一词多义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2. 时时间进
又何间焉
3.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
(早晨)
(朝庭)
(间或,偶然,)
(参与)
(以…….为美)
(漂亮好看)
(偏爱)
(私情)
(朝见)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哪一个)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 仔细)
6、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上等)
(送上,进献)
7、乃下令
受下赏
(颁布,下达)
(下等)
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
(及,比的上)
(像,如)
9、邹忌修八尺有余
欲有求于我也
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与“无”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