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课件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课件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4 21:3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学习重点
   掌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容、地位。理解把握其思想艺术特色;了解清朝时期戏剧的繁荣情况;掌握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的艺术价值;知道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导入新课
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名著,哪一名著创作于清朝?
《红楼梦》
一、《红楼梦》
探究新知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探究新知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图样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哪十二个?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飘然”?
因为《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分组讨论
材料一 《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材料三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起于哪一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起于梦”是指第一回甄士隐梦见道士和尚说木石前盟,并在梦中得见通灵宝玉。
(2)《红楼梦》是对封建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著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书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但却严谨清晰,脉络分明,语言精练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富于个性,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平。《红楼梦》因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把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推向了高峰。
走进《红楼梦》。
主题:你了解的曹雪芹与《红楼梦》。
要求:谈谈你对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和看法。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毛泽东称《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在《红楼梦》中“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评价《红楼梦》。

不同的读者站的角度不同,评价不同,但是,对《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评价都很高。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昆曲的形成过程
探究新知
昆曲代表作
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昇的《长生殿》
探究新知
京剧是如何形成的?从京剧形成的过程中,京剧为什么能成为“国粹”呢?
探究新知
昆曲脸谱
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是怎样的?
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良,有了很大发展。
昆曲的代表作有哪些?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昆曲的特点是: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 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由于皮黄戏博采了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被称为“京剧”或“京戏”。
京剧
京剧脸谱
蒋干《群英会》
赵高《宇宙锋》
项羽《霸王别姬》
赵匡胤《龙虎斗》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1)京剧的角色有哪些?

(2)为什么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
京剧融合吸收了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是中国最为普及的剧种;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吸取了各剧种的优点,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
2010年11月16 日,京剧被联合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续发展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一方面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清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小说是《红楼梦》,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京剧也在这个时候兴起和发展。
课堂小结
板书提纲
一、《红楼梦》
1.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2.《红楼梦》的内容、社会历史意义
3.《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2.京剧:“国粹”
板书提纲
达标检测
1、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荣居“史上十佳亚洲小说”榜首的是与如右图所示情节有关的一部文学巨著。这部巨著是(  )
A.《红楼梦》
B.《天工开物》
C.《水浒传》
D.《本草纲目》
A
2、下列篇目出自《红楼梦》的是(  )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B.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虐娇音
C.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梁山伯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B
3、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
A.诗歌不再重要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该去读一读
C.读《红楼梦》是很时尚的
D.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
B
4、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教育部提出优秀传统戏剧进校园。在学生关注的传统戏剧中,京剧是主要剧种之一。京剧中人物的脸谱与人物形象息息相关,如关公为红脸,代表仗义忠心,舞台上的曹操经常被描绘为奸猾狡诈且生性多疑,据此判断,曹操的脸谱颜色应该是(  )
A.白色    B.黑色     
C.蓝色     D.黄色
A
5、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C
6.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周解元诗人,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毕,下场始归”。
——中国史学网
材料二: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摘自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戏曲艺术适应诸多士大夫和市民的文化需要,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配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博釆其他剧种优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
材料四: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摘自新华网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加以发扬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