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耳和听觉 习题课件(2课时,16+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3节 耳和听觉 习题课件(2课时,16+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4 17:29:56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名师点睛基础训练1.耳的结构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内含听小骨)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的通道)→鼓膜(接收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振动放大)→耳蜗(感受振动,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把神经冲动传给大脑)→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3.听觉的损伤
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4.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受到过长或过强刺激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例题 细菌进入人的中耳会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是(  )
A.听神经受到损伤
B.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
C.大脑受到损伤
D.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解析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内含听小骨)、咽鼓管;听神经、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内;大脑不属于耳的结构。细菌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是炎症使鼓膜、听小骨等受到了损伤,传导功能下降,从而使听力下降。
答案 D知识点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
2.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神经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D  B  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大脑
4.小儿高热导致耳聋,一般是由于(  )
A.外耳道损伤   B.鼓膜损伤
C.耳蜗受损伤   D.神经中枢受损伤B  D  5.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到损伤
6.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的原因是(  )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B  D  7.如图是人耳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__,⑤是__________,⑦是________,⑩是________。
(2)声波引起________振动,经__________传到内耳。
(3)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要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开放,空气由________进入________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鼓膜 听小骨 半规管 前庭 鼓室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口腔 鼓室 1.下列与听觉形成无关的是(  )
A.鼓膜   B.半规管
C.耳蜗   D.听觉中枢
2.有些人在乘车时会发生晕车现象,与之有关的耳的结构是(  )
A.鼓膜   B.耳蜗
C.鼓室   D.前庭和半规管B  D  3.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人的耳结构中有三块听小骨,它们的作用是(  )
A.收集声波   B.传导振动
C.感受刺激   D.产生听觉
4.广场舞是很好的健身方式,从城市流传到农村。人们接受音乐声波刺激的感觉细胞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位于(  )
A.鼓膜、耳蜗   B.耳蜗、大脑
C.听小骨、大脑   D.鼓膜、大脑B  B  5.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②]鼓膜造成伤害
B.④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
C.⑥是耳蜗,能感受声波的刺激,内有听觉感受器
D.①属于中耳部分
6.一个失聪患者耳的结构完整无损,可能引起失聪的原因是(  )
A.鼓膜破裂   B.耳蜗受损
C.听觉神经受损   D.听小骨损伤D  C  7.听觉产生的部位在(  )
A.耳蜗    B.大脑 
C.鼓膜 D.听小骨
8.下列关于听觉及用耳卫生说法错误的是(  )
A.听觉是在耳蜗内形成的
B.鼓膜能够接收声波产生振动
C.遇到巨大响声时,可闭嘴、堵耳保护鼓膜
D.不及时治疗鼻炎、咽喉炎可能会引起中耳炎B  A  9.请连接耳的结构及其对应的功能。10.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1]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3]是__________。(3)按声波引起听觉的过程,依次写出耳的结构序号:______________。
(4)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冲动的细胞在[  ]________内。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使[  ]__________张开,从而使[  ]________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损伤。
(6)使用硬物掏、挖耳朵是不良的习惯,易造成[  ]__________和[  ]________损伤。将声波传至中耳(传至鼓膜) 听小骨 1、2、3、7 7 耳蜗 8 咽鼓管 2 鼓膜 1 外耳道 2 鼓膜 11.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有的人通过借助助听器来帮助回复听力,可以肯定这些人耳的结构中,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③  
B.⑤ 
C.⑥  
D.⑦B  课件19张PPT。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第二课时 声音的特性及噪声污染名师点睛基础训练1.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的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注意: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频率高于20 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一般人都听不到。(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和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有关。
注意:音调一般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来决定的,且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比如看电视时,调节音量开关,可以控制声音的大小,而不能改变音调的高低。注意这里的“高低”用于表示音调,与日常生活所说的“高低”用来表示声音响度的大小含义不同。
(3)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2.噪声污染
(1)乐音和噪声: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是乐音。使人感觉烦躁不安的声音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易错警示:乐音是悦耳动听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也有可能成为噪声。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知识点一 声音的特征
1.男同学发出的声音一般总是比女同学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A  2.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
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   B.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 Hz
C.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
3.先轻敲一下大钟,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B  B  4.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B.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
C.图甲和图丁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
D.图甲与图丁的音色相同B  5.(易错题)在操场上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远处的学生却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远处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6.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A.不同人的声音音调不同   B.不同人的声音音色不同
C.不同人的声音响度不同   D.不同人的声音频率不同
7.动物中,蝙蝠利用______声波捕食,大象利用______声波交流,这些声音人都听不到。对人来说,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__________dB。A  B  超 次 30~40 知识点二 噪声污染
8.(易错题)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B  9.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从控制噪声的途径分析,这主要是着眼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教室外面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能在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射击运动员在射击时带着耳套能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C  2.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3.演唱会上,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三者皆有A  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下面减少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
B.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
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
D.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B  D  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编号G处填上所缺数据。A B C A D E 100 1.02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同一根琴弦进行演奏,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然后比较发出声音的音调的高低 7.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水瓶琴”实验,步骤如下:(1)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分别从瓶口向瓶内吹气,结果发现,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的音调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以此类推他得出结论:若向热水瓶中灌水时,由于瓶中________(填“水”或“空气”)振动发声,水瓶中灌的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填“高”或“低”)。
(2)他又发现用细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音调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声音,由此他联想到,医生用手叩击病患腹部时,听其发声判断病患腹部是否有积水,他的依据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都可以不同 空气 高 不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