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复习与巩固2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复习与巩固2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4 17: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与巩固知识回顾专项突破对




觉 触 痛 嗅 味 振动 声波 v固>v液>v气, 对




觉 音调 响度 音色 对




觉 均匀 红 黄 蓝 热 对




觉 虚 垂直 对




觉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同放大镜 照相机 专项一 声音的特性
1.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C  2.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3.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D  4.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_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音 大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专项二 光的反射和折射
5.(浙江舟山中考)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D  6.在上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如图所示,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上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上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上光发生镜面反射B  7.(浙江温州中考)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  )A  8.(浙江金华中考)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大
D.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小A  9.(浙江义乌中考)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所示。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中兴    
B.轿车上,兴中
C.公交车上,中兴    
D.公交车上,兴中D  10.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B  11.(浙江绍兴中考)通过玻璃门(如图甲所示)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____。③ 亮(大)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BC 12.(1)如图甲所示:MN为平面镜,AB、CD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确定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2)海上有风时,海面出现波浪,某区域海面呈圆弧形,O为圆心,圆弧形海面正下方的水中有一条鱼(用箭头AB表示),如图乙所示。此时,从圆弧形海面上方看到水中的这条“鱼”,看到的“鱼”是鱼的缩小的虚像,请分析说明其原因。(注:可以在图上画出光路图以辅助说明)如图乙所示,来自A点射向圆心的光线,方向不变。来自A点斜射向界面的光线,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A′点,A′是A的虚像;同理,B成像于B′点,A′B′小于AB,所以,看到的“鱼”是鱼的缩小虚像。13.(浙江绍兴中考)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相同大小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CDB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出相应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专项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  15.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物体距透镜8 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D  16.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A  1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D  18.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用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 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20 cm    
B.15 cm    
C.10 cm    
D.5 cmA  19.(浙江湖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甲、图乙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图乙 远离 20.(浙江杭州中考)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立、等大的实像 20.00 物距小于或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21.某科学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所示)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1)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__;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__。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3)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光屏 晶状体 前方 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