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拓展提升
*
*
*
4.重点词语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而出:眼泪从眼眶中一下子涌出来。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5.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传》等。
6.文体知识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的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
7.中心主旨
文章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队友在探险南极点归途中悲壮牺牲的描写,歌颂了他们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8.品味赏析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用议论的方式,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会这么认为,他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个观点。
*
(2)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形容词描写了斯科特面对死亡时,怀念妻子的复杂心情。“悲伤”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起自己的妻子十分哀痛;“坚决”则表现出他面对死亡时的坚强、无畏。
(3)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跪下来”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国王对英雄们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也从侧面表现出人们对斯科特等几位英雄勇于探索、敢于面对死亡的坚强意志的钦佩之情。
*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住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他勇于探险、直面生死的精神将永存于世。
*
*
D
*
4.选词填空。
(1)他们____________(必须 必需)精打细算地使用着最为____________(必须 必需)的用品——燃料,他们____________(必须 必需)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唯一武器。
(2)况且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____________(充足 充分 充沛)精力……
(3)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____________(迸发 散发)出绝望的厉叫……
(4)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____________(不寒而栗 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必须
必需
必须
充沛
迸发
毛骨悚然
*
5.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 议论 )
(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 ( 记叙 )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描写 )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议论 )
*
6.填空。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传记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
茨威格
象棋的故事
三位大师(或:罗曼·罗兰传)
*
一、文本探究。
作者说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结合全文,说说“悲”和“伟大”分别表现在何处。
“悲”在斯科特一行虽经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悲”在返回途中他们全部被冰雪吞噬。“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但却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
二、课内阅读。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
*
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失落甚至绝望的心情。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
3.“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用议论的方式,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会这么认为,他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个观点。
*
4.“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境界?
英国人普遍讲究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熏陶下的斯科特,自然会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了人们的永远尊敬。
*
拓展提升
C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思议 徒劳无获 夺眶而出 精疲力竭
B.萎缩不前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忧心仲仲
C.疲惫不堪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踉踉跄跄
D.步履蹒跚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闷闷不乐
B
*
D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促进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活动。
C.省博物院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传播文化自信。
D.我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A
*
5.【2019·甘肃天水中考】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D
*
6.下列对课文中句子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和斯科特一样,认为角逐失败意味着毫无价值和悲哀,其悲剧色彩也就表现在这里。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斯科特和伙伴们输给对手后的痛苦心情。
C.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坦然面对失败,并忠实地接受了为他人的业绩做证的任务,可敬可佩。
D.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赞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
A
*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B.《伊索寓言》中有不少故事是借助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蚊子和狮子》借蚊子因得意忘形而丧命的下场来讽刺扬扬得意、忘乎所以的人。
C.法国文学家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罗曼·罗兰传》《三位大师》等,一直深受世人喜爱。
D.安徒生是丹麦儿童文学家,《皇帝的新装》是他写的一篇童话。
C
*
*
*
⑤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呵手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的门,默伺它的移动。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全体同学,不约而同地,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头五分钟。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这神圣的五分钟纯为无声的悲哀所盘踞。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论“七军攻笛博城”的伟大的古希腊悲剧了。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仿佛哀蒂阿克利就是她自己的儿子。
*
⑥身世坎坷,人生难免。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
(选自《袁昌英散文选集》,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具体时间和地点(或、自然环境),渲染了寒冷、暗淡、阴森的氛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2)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承上启下(或、过渡):悲剧课“上不成”,这是承接上文“我”与女生的对话内容;悲剧课“上得成”,这是开启下文,朴朗呤教授意外出现给大家上课。②构成悬念,使文章叙事有波澜,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
*
(3)第⑤段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朴朗呤教授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是从正面(直接)和侧面(间接)两个角度来描写的。通过描写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来侧面烘托朴朗呤教授的形象;通过正面描写朴朗呤教授的肖像(或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等,来表现她失去爱子的悲痛和履行职责的坚强。
(4)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议论和抒情。通过议论、抒情,揭示了朴朗呤教授的主要性格特征:表面柔弱而内心坚强,同时还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朴朗呤教授的极大敬意。
*
9.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厄运中尽显英雄本色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悲剧里足见伟大精神
*
10.【四川达州中考】请参考2018年3月1日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感动中国》中战斗机飞行员刘锐的颁奖词,认真阅读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事迹材料,为他拟写一段80字左右的颁奖词。
刘锐颁奖词:脱翎换羽,展翅高飞,这是大国利器。穿越海峡,空巡黄岩,你为祖国的战机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蓝。巡天掠海,为国仗剑,强军兴军的锐一代。只要祖国需要,你们可以飞得更远。
*
刘传健事迹: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32000英尺高空,座舱盖突然掉落、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自动化设备失灵……危急关头,身着短袖的机长刘传健,凭着过人胆略和二十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7:40分,飞机成功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机上旅客和机组人员共128人,仅两名机组人员受伤,其余人员平安无恙。整个备降过程前后仅20分钟。一位民航业界专家闻讯,称赞这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刘传健颁奖词:
示例:面临生死,头脑清醒,这是二十年飞行练就的胆魄。危急关头,技术娴熟,你是乘客生命的保护伞。安全飞行,平安回家,是每一个乘客的愿望。中国民航史上最成功的迫降将是你飞翔蓝天的新起点!
*
11.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拟写主题】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并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①办专题板报 ②写话题作文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3)【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打击,我们应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垫脚石。微笑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示例:生活很美记得微笑
讲励志故事
开展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