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南宁二中
20XX街道办工作人员的工作总结
篇一:20XX年街道办个人总结
201x年上半年,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实施大项目带动为抓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为核心,以惠及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重点,全力以赴抓发展、优环境、保稳定、惠民生、强队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认真落实市、区政府有关服务企业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搭建畅顺沟通平台,做好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促进了xx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今年1-6月共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固定资产完成总额亿元,增长%;税收收入亿元,增长%;供电量亿度,增长%;供水量1734万立方,下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2亿元,增长%;银行贷款余额亿元,增长%。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招商小组的作用,着力引进高成长、高科技、高效益项目,201x年上半年共引进鼓励类项目11家,总投资额亿元,
防腐费用:数百万美元
四分之一与11亿吨
鸟巢用钢:11万吨
每年腐蚀了2500个
鸟巢!
金属腐蚀的损失
发达国家每年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2-4%,远高于其他自然灾害的总和;
2017年美国预计 GDP 187万亿;
金属腐蚀会造成大约:
5600000000000美元的损失。
基于“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金属腐蚀的条件:氧气,水。
Fe + O2 + H2O = ???
水
空气
植物油
水
干燥空气
胶塞
从学生原有知识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金属腐蚀的再探究:一探原理
生铁
水膜
O2溶解
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活动。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考。
负极: 2Fe - 4e- = 2Fe2+
正极: O2 + 2H2O + 4e-= 4OH-
电池反应: 2Fe + O2 + 2H2O = 2Fe(OH)2
铁锈
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思考。
二探金属腐蚀的条件;
食盐水浸泡的铁钉
请大家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实验知识来改进实验,加快反应速率,让现象更明显。
具支试管
备选实验用品:
铁钉 铁粉碳粉混合物
粗导管 细导管
红墨水 水
实验用品:
具支试管
烧杯
食盐水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挥知识的功能
验证实验:金属在中性溶液的腐蚀
基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验小结:汇报与交流
现象分析
得出结论
吸氧腐蚀
分析: 条件下,易发生吸氧腐蚀。
生活中的水膜有时是酸性的,还是氧分子得电子吗?请设计实验探究
中性
命名:
探究实验
探究酸性溶液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用盐酸润湿内壁后再倾倒粉末;
实验操作细节与之前一致;
实验小结:汇报与交流
现象分析
得出结论
析氢腐蚀
命名:
析氢腐蚀
小结:酸性较强条件下,易发生析氢腐蚀。如酸雨严重的地方。
H+
H+
H+
H+
吸氧腐蚀
小结:中性或弱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吸氧腐蚀。如海水中。
e-
e-
e-
阅读课本P84,了解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
用对比法设计表格比较相似概念有助于化学学习,列是对比的概念,行是对比概念的具体内容,比如对比化学腐蚀、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这三个概念。
用对比法学习相似概念
化学腐蚀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定义
相同点
不同点
学以致用:三探金属腐蚀的防护
图片中栏杆越低处为什么腐蚀越严重?
通过今天的学习,如何利用金属腐蚀的原理对金属进行防护呢?
金属腐蚀条件:金属,氧气,水,缺一即可。
电化学腐蚀特点:金属失电子,抑制该趋势。
知识功能化的过程。
国产航母的红色刷漆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练习
1、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钢护栏被浪花溅到的部分更容易生锈
B.铁皮房顶用铜螺丝固定,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C.一夜没洗的铁锅在泡水处更容易生锈
D.纯银的首饰久置表面变暗
D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 = Fe2+ + 2e-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2、如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盐酸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B
(三)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这种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在一些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存在一些问题:
1.过于强调探究而排斥讲授;
2.过于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过于侧重体验过程而忽略知识意义建构;
4.验证性实验也称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