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情感的记录
教 材: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3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少版中学美术第七册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是继第二课《熟悉的物品》之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第二块面,用铅笔淡彩的方式去表现静物。提高学生在用单色表现身边物品的同时,用色彩去丰富画面的效果,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更接近自然和生活。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色”表现自己的主观真实情感。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图片,解读每一张图片呈现的色彩感觉、主体色调、各种工具材料运用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构图产生是都可以创作出不同艺术效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时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评述、了解色彩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渗透色彩知识与表现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能够较好地表现生活、表达情感。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个性化地选择自己熟悉的作画工具及自己喜欢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在色彩领域的创新能力。
本课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为素描淡彩画的练习,第二课时为纯色彩表达的学习。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以活动方式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感大胆想象,大胆的“用色”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课通过欣赏、交流、讨论、启发、等形式,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展示自我,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中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他们的所见、所想。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符合自我个性的作品。本课正为学生创设了展示个性、奇思妙想的舞台。
教学目标1、懂得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关系对表现人的情绪、情感中所起的作用。2、能尝试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绘画工具,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学习色彩在素描作品上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在客观表现实物结构、色彩的同时能恰当地搭配主观色彩以传达个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图片、纸、不同种类的笔、颜料。
学生准备:纸、不同种类的笔颜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设置情景:播放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教师:请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下面的几段音乐,试用一些词语形容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用一些合适的词语形容心中的感觉
教师:您能试着用笔画出能表现此时心中感受的色彩吗?
学生:请几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作画工具、不同的色彩,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画纸上描绘出能表现此时心中感受的线条以及色彩。
教师:适时的导入课题:《情感的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景下说出、画出心中的真实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色。体会不同色彩所能变现出的不同情调的画面效果及主观情感。
二、分析与学习
教师:色彩,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往往胜于形状。客观世界的形状变化是缓慢的,甚至是视觉不易觉察的,但一日之内的日出、正午、日落、傍晚,和阴雨,霁晴的色彩变化,却能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绪。所以,色彩是富有表情的艺术语言,也是最大众化的艺术语言 。
教师:展示两幅不同风格、意境的作品
教师:请欣赏一组美术大师的色彩作品,共同交流这些作品给人留下的感受。
学生:在上节课多种作画工具选择、构图角度的基础上加上本课的学习重点“色彩”分析作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本课是继上节课“多种作画工具、构图角度”的基础上加以强烈的色彩、光源的修饰,来品味不同的感受。
色彩的基本知识:
1、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也就是色彩的样貌, 每种色彩的名称即是色彩的色相。
明度:即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有黑、白、灰之分。
纯度:即色彩的纯净程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纯度越低色彩越灰暗。
学生:说出自己所喜欢的色彩并谈谈感受。
教师:不同种类的颜色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对于一幅画来讲尤为重要。
2、冷、暖色调
教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苏轼的这句千古名句同学们都耳熟能详。其实色彩也有“自己”同的情感调子。
教师展示:两种色调的作品
凡是倾向红、橙、黄的色相、能引起人耐火、太阳的联想,给人以暖和的感觉,称之为暖色。
凡是倾向青、绿、青蓝、青紫的色相,令人联想到天空,海洋,给人以冰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色
教师: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介绍,体会这两幅画的“色调”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凡是以暖色作为画面主调的,称暖调子(或暖色调)。反之,以冷色作为画面主调的称冷调子。
教师:上帝在造物的时候真的是十分的高明,试想没有了太阳的光辉世间的一切将会失去生命。对于色彩也是一样“有光才有色,无光便无色”
3、光与色的关系
A、有光才有色,无光便无色。
例如: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清任何颜色。
B、不同的光线可使同一事物呈现不同颜色。
例如:同样的景物在早、中、晚的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教师:同学们可以根据平时在生活中的细心的观察试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海天一色、舞台的灯光效果……
设计意图:在介绍了色彩固有的性质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色彩的其他特性: 物体的固有色受到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帮助学生体会物体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其固有的色彩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有色是注意这一重要的因素多画面的影响。
4、色彩的感情和象征
教师:还记得我们在本节课开始时老师给大家欣赏的那几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吗?本来单调的七个音符在音乐大师根据自己的不同的心情、理解,重新排列组合之下经过精心的创作竟然可以创作出风格、种类完全迥异的音乐。真的是太神奇了。其实色彩与之一样,色彩也有其特有的“感情和象征性”。
教师:同学们可以说说看色彩所特有的“感情和象征性”吗,请根据不同的风俗、地域特色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如何选择用色?
学生: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效果。
例如:黄、红、黑、白……
教师:色彩的感情性,是指色彩能够表达感情,或者说人观看色彩时产生某种感情反应。
教师展示:代表色彩的感情和象征性的服饰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色彩的这些感情和象征性是不是就是固定的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选择色彩来进行画面的装饰。从而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画面效果。
设计意图:在交流了色彩固有的特性以后教师应充分的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种类的色彩的运用达到的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三、比较与讨论
教师:不同种类、特性的色彩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那么要作出风格、形式、内容都不同的作品作画工具的选择也可带来不同的效果
1、交流:常用的作画工具(画笔)有哪些?
学生: 淡彩铅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粉笔、水粉、水彩、油画颜料……
2、教师:请欣赏下面的几幅画,试说出作出这幅色彩画所用的色彩工具(作画工具).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作画工具所表现的画面
教师: 讨论不同种类的作画工具所变现出的色彩作品的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
油画颜料的可塑性很强,画面很厚重而且光影效果也很强烈
水彩画颜料比较单薄,画面较油画显得更加清爽、淡雅。
水粉画有着独特的性能,它的水溶性可以使颜色像水彩画一样,表现出水色淋漓的湿画效果;而它的遮盖力和粘稠性又可以像油画一样干画、厚堆,产生粗犷、丰富的肌理效果。
油画棒是一种棒形画材,由颜料、油、蜡的特殊混合物制作而成。使用非常简便,你可以直接在画上画画,或用混色、层涂、刮除、分层等技法丰富它的效果。通过单独或组合使用上述技法,你可以画出你自己的风格。
……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的单一、单调的“淡色线面静物”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作画工具来表现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除了丰富的色彩会给画面造成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的同时,多种作画工具可以让丰富的色彩作品更具个性特征。
四、构思与创作
教师:不同的作画工具、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光源效果、不同的情感体会……都能描绘出不同情调的色彩作品。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讨论、交流单色线描的作画步骤?
学生:用铅笔画出草稿→薄薄的涂上色彩→较为细致的刻画
2、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作画工具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个性化的作品创作
教师展示:请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试画一幅静物淡色画。(附可供参考的静物图片)
作业要求:
1、不要局限于对物品的客观描写,更要注重个人的体验和感受的表达。
?2、运用工具材料时可以自主选择。
?3、选择不同的构图形式要考虑物体的搭配和组合,构图饱满,比例恰当。
?4、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创新,并协调画面的色调关系。
作业展评:(评价标准)
巧——构图精巧
真——真情投入
精——刻画精致
美——造型优美
设计意图: 本科通过聆听音乐、赏图片、亲手画等活动,使学生学习了“色彩”丰富的知识,并根据个性化的创作使得原本单调、单薄的单色线描作品变得更具艺术魅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审美水平。在作品展示、评价这一环节中恰巧很好的体现出了学习目标中的“技能和情感”,充分的肯定了学生的色彩及造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