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1张PPT。2019/2/15版权归中学学科网所有 2019/2/15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版权归中学学科网所有 2019/2/15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学习目标
说出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
2019/2/15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缩写为biodiversity): 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由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019/2/1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019/2/152019/2/152019/2/15人类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2019/2/15科学家经过充分调查证实,在1941~1988年期间下列8种动物已经灭绝。2019/2/15这些物种的灭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保护濒危动物?如何保护?积极思维2019/2/15物种灭绝的原因:内在原因: 外在原因:物种特化或基因功能丧失滥捕滥猎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自然灾害2019/2/15物种特化,基因功能丧失2019/2/15黄埔区荔香路的新光海鲜酒家荔香分店,在该酒家的一个水缸里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俄罗斯鲟
2019/2/15过度放牧使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
2019/2/15我国每年用于治理水葫芦灾害的费用都在5亿元以上,仅上海市一年就要从水体中打捞出80万吨水葫芦。
2019/2/15严重水体污染2019/2/15环境恶化,青蛙畸形的比例越来越高2019/2/15山火烧毁了大片森林2019/2/15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课本“ 事实 ” p3 积极思维2019/2/15据《自然界的奥妙》一书记载,1744年普鲁士 国王弗里德里希讨厌麻雀偷吃樱挑,下令消灭麻雀,悬赏杀雀一只给奖金16芬尼。于是人们群起灭雀,麻雀很快绝迹。没于天敌,果树害虫猖獗,吃光了树叶, 樱桃树不再结果。于是,国王不得不收回成命,被迫从外国运来麻雀,重新落户。结合课本实例,能得出什么结论?2019/2/15麻雀的是是非非说明,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对的,自然界并没有绝对有害的动物。 2019/2/15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1. 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2. 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3. 实施再引进工程 4. 科学引种2019/2/15肯尼亚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2019/2/15扬子鳄人工繁殖技术2019/2/15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因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俗称“四不像”。历史上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史载,这里的麋鹿曾经“千百为群”,蔚为壮观。 2019/2/15深圳内伶仃岛从90年代被微甘菊入侵后,已造成岛上植物大片死亡,全岛7000多亩山林约有40-60%的地区被微甘菊所覆盖 2019/2/15评价指南:见课本p42019/2/15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2、下列各项与生物遗传多样性无关的是
A、DNA分子的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课堂小练2019/2/153、下列因素中,不属于物种灭绝的原因
A.物种特化或基因丧失
B.乱捕滥猎
C.外来物种入侵
D.生物的过度繁殖4、数百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袭击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期干旱,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2019/2/15再见2019/2/15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一个科学研究的故事
概括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019/2/15科学家不断研究: 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病毒的发现2019/2/15科学家不断研究: 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1892年,俄国大片的烟草地里,发现大量烟草的叶子上出现深、浅相间的绿色区域,而且叶片很快枯萎,大量烟草减产。
如果你发现了这个问题,你会怎样来解决呢?请思考2019/2/15科学家不断研究: 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烟草的怪病起因:科学家:研究过程:设计——显微镜观察
精密过滤仪器
多代接种培养等实施——多次实验失败分析——与假设矛盾结论——一定是由比细菌还要小的生物致病假设——病原体是细菌科研故事俄国烟草瘟疫伊凡诺夫斯基2019/2/15像科学家一样开展研究: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2019/2/15科学家不断研究: 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请说说你所熟悉的病毒 导致的疾病,你知道它们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吗?请思考2019/2/15科学家不断研究: 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可怕的瘟疫1918~1919 流行性感冒麻疹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痹症科研故事如今对病毒性疾病依然没有特效药疫苗目前仍是预防病毒疾病最有效方法。2019/2/15科学家不断研究: 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SARS偷袭科研故事2003年春,SARS突然袭击人类狂犬病、AIDS、SARS等都是法定管理的病毒性传染病抗病毒药物的研发2019/2/15科学家不断研究: 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阅读P7“SARS偷袭”说说我们将来面对病毒的袭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迅速蔓延?
建立完整的报告制度。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新思路。2019/2/15放眼社会 阅读P7 “面对SARS将不再恐慌”,说说目前治疗SARS的新思路。 2019/2/15评价指南1、有人认为,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极快很难研制出一种疫苗来预防流感病毒的侵袭。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2、概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试举例说明解决生活中的某一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2019/2/15事实: 阅读和讨论本节的“烟草的怪病”,归纳伊凡诺夫斯基在研究中是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变量和对照实验的。
分析: 在发现病毒的研究中,伊凡诺夫斯基的创新之处是什么?课后作业2019/2/15课后作业 请设计实验探究水分或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写出实验假设、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及分析。2019/2/15再见2019/2/15课堂小练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2019/2/15一个群体中MN血型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2019/2/15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2019/2/151918~1919流行性感冒 1918开始的那次流感使全世界2100万人丧生。 1918年5月,这次流行病在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中间开始传播。该病很快通过拥挤的战壕和营房扩散开来。到7月份,它又传染给了欧洲大陆的众多平民,但大多数人的症状只是轻微的。 流感在秋天回潮,这次却是一种新的类型,致病力很强。随着病毒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死亡人数开始上升。年轻人病得较重,也许是因为年纪较大的人经历过以前的传染,已有抵抗力了。 到1919年流感消退时,病死的人数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人数的两倍。 流行性感冒每隔几年在世界上传播一次,但由于药物的发展,它的危险性已减轻。现在应用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类型的流感,而且抗生素治疗可减轻该病的危害。
2019/2/15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麻疹2019/2/15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病毒主要由消化道传染,首先到达孩子的口腔,咽部和胃肠道,进而可能入侵到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被感染者的粪便中带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所以可以迅速感染其他孩子,一般感染后7~15天发病。小儿麻痹症起病的症状很像感冒一样有发烧,咽喉疼痛,头痛等症状。1~4天后症状减轻,但是又有发烧,体温可达39℃以上;颈项强直,肌肉疼痛甚至出现肌肉麻痹的现象。多数情况下小儿麻痹症不会发展成瘫痪,但是如果病情发展,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单个下肢瘫痪,行走发生困难。
小儿麻痹症2019/2/15传染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 或称非甲非乙型肝炎)、丁型肝炎(hepatitis D)、戊型肝炎(hepatitis E)、己型肝炎、庚型肝炎等。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主要是前5种。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09%。近年又发现有己型肝炎和庚型肝炎。
2019/2/15提出问题 科学研究是从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的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证据而回答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
2019/2/15作出假设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建立在观察和积累以往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假设是对还是错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2019/2/15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假设。
实验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控制变量。
实验设计还包括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等。2019/2/15实施实验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细致而客观地收集实验中观察、测量到的各种现象和数据
有时需要重复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准准确性和可靠性。2019/2/15分析证据 客观地处理和分析实验中得到的 证据,研究其中蕴涵的规律和趋势
思考他们能不能支持作出的假设,是否需要进一步收集证据等。
为了便于分析常常将相关的数据分类整理2019/2/15得出结论 应充分肯定收集的证据是否真正支持原先的假说
在得出最终结论前,通常需要重复实验多次。结论就是对实验研究所做的总结。在下结论时
2019/2/15再见2019/2/15第二章2019/2/15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描述体温调节过程学习目标(第一课时)2019/2/15积极思维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如图所示2019/2/15分析:请用箭头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液血浆淋巴2019/2/15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1、体液的组成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2019/2/152019/2/152019/2/15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这个液态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2、内环境2019/2/15人体内的代谢活动都是通过酶促反应来完成的,那么,酶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请思考:2019/2/151.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
2.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
3.人体血浆在37 ℃的渗透压在770KPa左右。 3、稳 态2019/2/15如果内环境的酸碱度发生显著改变,酶的活性将受到什么影响?
请思考:2019/2/15稳 态 的 意 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19/2/15稳 态 的 维 持——反馈调节正反馈:使输出进一步增强负反馈:使输出减弱2019/2/15心血管中枢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2019/2/15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019/2/15调节之一:体温调节什么是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怎么测量?通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体温。直肠温度:36.9~37.9口腔温度:36.7~37.7腋窝温度:36.0~37.42019/2/15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意义:如:人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2019/2/15体温保持恒定散热增加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减少散热辐射-皮肤与环境的温差
对流-空气或液体的流动
传导-接触的温差
蒸发-不显汗和发汗产热1、内脏的活动;肌肉的活动;
2、激素的影响(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都会根据机体代谢的需要而促进热。)2019/2/15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减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汗腺分泌血管平滑肌舒张增加散热垂体2019/2/15 体温恒定是不是意味着,每个人的体温时刻相同?体温存在个体差异。但相差一般不会超过1℃1.体温的昼夜变动
2.年龄
3.性别
4.肌肉活动体温的正常波动2019/2/15 性别差异
1)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2)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低1℃)。 女子基础体温变动曲线2019/2/15生理性调节是否可以无限制地调节体温? 有局限性,因此必须避免在寒冷和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行为性调节) 2019/2/15小结:内环境
稳态及稳态的生理环境
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体温的调节2019/2/15作业《生物学习册》
P5~7全部内容
P8~12全部选择题2019/2/15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2019/2/15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讨论1、你是怎样发现天气变化的?
2、你是怎样作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3、你对天气骤变的一系列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 避 雨2019/2/1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人脑的功能2019/2/1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019/2/15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019/2/152019/2/15神经元的结构细胞核轴突树突返回2019/2/15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兴奋的产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间的传递——膜内外电位变化——电传导——化学传导返回2019/2/152019/2/151、兴奋产生:神经纤维上或末梢兴奋返回2019/2/1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未兴奋未兴奋兴奋2019/2/1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未兴奋兴奋兴奋2019/2/15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019/2/15兴奋电位差电荷移动邻近部位电位差邻近部位膜电位变化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返回2019/2/15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2019/2/15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019/2/15突触的类型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2019/2/15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2019/2/15兴奋突触小体递质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兴奋肌肉、腺体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前一神经元)(后一神经元)2019/2/151、后一个神经元为什么会产生兴奋?2、神经递质存在于哪里?3、神经元间兴奋能否双向传递? 不能。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2019/2/15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2019/2/15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刺激电位变化突触传递电位变化兴奋传导过程:返回2019/2/15人 脑 的 高 级 功 能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人体最高的神经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019/2/15书写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前后2019/2/15视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失读症书写性语言中枢损伤——失写症听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听觉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运动性失语症2019/2/15再见2019/2/151、肾脏排尿主要是要排出什么?
2、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盐水?
3、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么说对吗?
4、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这样长期下去,对他的健康会有什么影响?请思考调节之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2019/2/15一、水的平衡水的吸收
来自饮水
来自食物
来自物质代谢水的排出
由肾排出
由皮肤排出
由肺排出
由大肠排出2019/2/15二、无机盐的平衡无机盐的吸收
食物无机盐的排出
随尿液排出
由汗液排出
由粪便排出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平衡的。2019/2/15肾 的 结 构 和 功 能肾小体肾单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球毛细
血管球肾脏内
动脉滤过
作用肾小管肾脏内静脉集合管毛细
血管网重吸收作用2019/2/15三、水平衡的调节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升 高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大脑皮层渴觉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后叶尿量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抗利尿激素(+)(-)释放2019/2/15钠 离 子 的 平 衡Na+主要来源是食盐,主要排出途径是由尿液排出.粪便中的Na+尿液中的Na+汗液中的Na+食物中的Na+2019/2/15四、钾离子和钠离子平衡的调节血钠含量下降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当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则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2019/2/15再见2019/2/15调节之三:血糖的调节 1: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
2: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请思考2019/2/15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
其浓度的正常值一般在
3.9~ 6.1mmol/L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1 血糖的平衡及意义血
糖
的
来
源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升高
血
糖2019/2/15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血
糖
的
去
向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脂肪、非必需氨基酸降低
血
糖意义:?血糖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19/2/15血糖的调节2019/2/15血糖过高时的调节血糖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肝糖元合成转变为脂肪血糖降低2019/2/15血糖过低时的调节血糖过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肝糖元合成转变为脂肪血糖升高2019/2/15病因3 糖尿病及防治症状防治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高血糖、糖尿、
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 2019/2/15提问:如何检测患者的尿中有糖?利用斐林试剂,加热呈砖红色沉淀2019/2/15作业P13第三课时
P17第四课时
随堂练习所有内容和分层练习的选择题2019/2/15动 物 生 命 活 动 的 调 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2019/2/15作 业
P44~51
所有选择题2019/2/15再见2019/2/15动 物 的 激 素 调 节昆虫激素昆虫的内分泌器官的细胞分泌到体内或体外,对其他器官或同种其他个体具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昆虫激素内激素:外激素:由昆虫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由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2019/2/15内激素脑激素前胸腺蜕皮激素咽侧体保幼激素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控制昆虫幼虫期的蜕皮使虫体保持幼虫状态脑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2019/2/15外激素信息激素 由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起着个体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追踪外激素 :性外激素: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聚集外激素:使群体中的各个成员都聚集在一起告警外激素:告警同类个体,从而保存群体 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离巢外出时,为能再归巢所分泌 2019/2/1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
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
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2019/2/15植 物 生 命 活 动 的 调 节长期放置在窗台上的植物,在窗外的光的作用下,枝叶向窗外伸展,表现为向光性。尽管放置的方向不同,但在方向垂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下,萌发的根表现为向地生长,芽表现为背地生长。2019/2/15黑暗环境结论:胚芽鞘生长与尖端有关,与光无关积极思维2019/2/15结论: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2019/2/15结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在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推测胚芽鞘的尖端可能能产生某种物质,促使胚芽鞘下面一段向光弯曲生长.2019/2/15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促使胚芽鞘生长.2019/2/15 1934年,荷兰的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经过鉴定,知道这种化合物是吲哚乙酸,又称生长素。生 长 素 的 发 现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2019/2/15对向光性的解释(横向运输)单侧光使生长素横向运输,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素促进生长,因此,背光侧生长快解释:2019/2/15生长素的运输(纵向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2019/2/15请思考:
生长素是不是越多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就越大?2019/2/1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左图表示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其顺序依次为( ) 根>芽>茎(原理: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2019/2/15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1、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对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素作用效果不同。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应用:生产无籽果实)营养生殖(无性生殖)实例:顶端优势应用控制性别分化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019/2/15其它植物激素赤霉素 促进茎的伸长,解除休眠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 生长抑制剂促进叶的衰老和脱落乙烯 一种气体激素,促进果实成熟 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同时存在于同一植物体内,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的激素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2019/2/15调节之四:免疫调节请思考:1、人是否接触致病菌就一定得病?为什么?
2、预防天花主要通过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3、你曾否皮肤过敏?为什么会过敏?
4、为什么人会得艾滋病?
5、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6、神经系统和激素能不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的病原体?2019/2/15免 疫 系 统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骨髓、胸腺、脾、淋巴和扁桃体等2019/2/15免 疫 的 三 道 防 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特异性免疫2019/2/15淋巴细胞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T细胞: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产生抗体实现免疫体液免疫直接接触靶细胞和释放免疫因子细胞免疫2019/2/15抗原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体液免疫2019/2/15细胞免疫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2019/2/15请思考:
免疫系统的防卫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会把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产生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所产生的以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表现的反应。如:花粉过敏、青霉素过敏、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019/2/15请思考:
如果免疫系统防卫功能不足或缺陷呢?如:癌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病毒两条单链RNA攻击对象:T淋巴细胞侵染过程:注入病毒RNARNADNA整合到人染色体上转录翻译出病毒蛋白质装配释放2019/2/15作 业《生物学习册》P21第五课时
P25第六课时
全部选择题2019/2/15再见2019/2/15事 实1、 早在1886年,两位生理学家G.Mering和O.Minkowski为了研究胰脏的消化作用,将狗的胰脏用外科手术切除,结果狗的尿量大增,并于10-30天之内死去。他们同时还发现,切除胰脏后,狗排除的尿招引了许多的蚂蚁,而正常狗的尿不招引蚂蚁。分析狗尿,发现切除胰脏的狗尿中含糖很多。 192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F.G.Banting和C.H.Best将狗胰液管结扎,待胰脏萎缩,只剩胰岛保持正常时,将萎缩的胰脏取出,用等渗盐水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也不会死亡.2019/2/15人体的激素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CO2、H+等2019/2/15体液调节 象CO2、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的调节相对于这些化学物质的调节最为重要。
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2019/2/15表1 人体内的一些主要激素2019/2/15实验一:
手术摘除未成年狗的垂体,幼年狗的生长立刻停止;每天给摘除垂体的幼年狗注射一定量垂体制剂,幼年狗恢复生长。事 实分析: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幼小动物体的生长
主要促进蛋白质的
合成和骨的生长。促进2019/2/15事 实实验二:
手术摘除蝌蚪的甲状腺,蝌蚪不再发育成青蛙;用含甲状腺制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时间内迅速发育成小型青蛙(如蝇大小)。分析: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蝌蚪
发育成青蛙思考: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有什么 关系吗?2019/2/15
思考:我们知道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从而降低血糖浓度,那么有没有一种激素是可以提高血糖浓度?血糖含量较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血糖含量较低(+)(+)促进血糖合成糖元血糖浓度降低促进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019/2/15实验三
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会发生身体臃
肿,食欲不振,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委靡;
若再给此狗移植上甲状腺,则上述症状消失。分析: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思考:如果成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出现什么症状?2019/2/15思考:有两个小孩,经检测甲的血液中缺乏生长激素,乙的血液中缺乏甲状腺激素。若干年后,甲和乙有什么区别?乙(呆小症):身体
矮小,脑、性器官等
器官发育不全,所以
表现呆笨而且不能生
育。甲(侏儒症):身体矮小,其他一切正常。巨人症:由于幼年
期体内生长激素分
泌过多导致。甲亢:又称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2019/2/15实验四 阉割移植实验公鸡摘除睾丸既不象公鸡也不象母鸡移植卵巢象母鸡母鸡摘除卵巢既不象公鸡也不象母鸡移植睾丸象公鸡
①②③④分析:睾丸或卵巢分泌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激发并维持
第二性征其中①和③说明性激素可以维持第二性症; ②和④说明性激素可以激发第二性症。(第二性征:男女之间生殖器官和性腺的差别,称为“第一性征”。男女之间外表、体形上的一系列差别,称为“第二性征”。)2019/2/15 从上表及左图可知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作用。下丘脑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脑支配的。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这些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例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够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因此,可以说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2019/2/15思考: 如果寒冷的天气把你扔到冷水里,你体内的内分泌腺会有何反应? 寒冷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刺激2019/2/15反馈调节寒冷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刺激2019/2/15寒冷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刺激反馈调节:当某种物质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另一种物质或成分发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物质。2019/2/15总结:
人体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相应病症激素分泌的调节——反馈调节激素间的作用激素调节的枢纽——下丘脑2019/2/15课后练习:P32 评价指南2019/2/15再见2019/2/15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演替2019/2/15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习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
说出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说明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2019/2/151、什么是种群?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2019/2/15 斑马种群2019/2/15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E、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课堂小练A C 2019/2/15(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是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但她是以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蕾切尔·卡逊2019/2/152019/2/152、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还包括空间布局、种群行为和遗传变异等2019/2/152.1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很高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一般2019/2/15怎样调查种群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计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N=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志数)× 标志数2019/2/15样方法: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2019/2/15标志重捕法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2019/2/152.2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2019/2/152.2年龄组成增长型年龄组成类型 ⑴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2019/2/152.2年龄组成稳定型年龄组成类型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2019/2/152.2年龄组成衰退型年龄组成类型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密度越来越小。2019/2/152.3性别比例指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量比例。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
2019/2/15请思考问题一: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二: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措施?2019/2/152.4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种群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种群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2019/2/15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移率出生率
死亡率决定密度
大小决定密度
大小预测变化
趋势影响密度大小外界环境2019/2/15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理想条件: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有限环境:个体间的竞争激烈,捕食者数量增加环境条件2019/2/15型曲线J假定起始数量为N0,每代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第二代的种群数量是第一代的λ倍,则,t代数量可用N t表示为:N=N0λt2019/2/15课题探究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课本P502019/2/15型曲线S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当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停止增加。2019/2/15讨论1:蝗虫是对农业危害极大的害虫,大家讨论一下蝗灾发生的主要原因。讨论2:水产养殖专业户在一个池搪中放养了鲤鱼,每年捕捞多少才合适呢?结论:合理的捕捞量与K值有关,一般为K/2,因为这样,种群的增长量最大结论: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2019/2/1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防治害虫2、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019/2/15再见2019/2/15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学习目标描述生物群落的组成
说出研究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2019/2/15 斑马种群2019/2/15生物群落2019/2/15生物群落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2019/2/1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公园范围内的所有生物
B、一条河中的所有鱼类
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昆虫
D、一座山上所有的鸟类 课堂小练2019/2/15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一个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一定的动态特征: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和演化2019/2/152019/2/15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是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某物种个体数量多少的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的野外调查。一般用“优势”、“常见”和“稀少”等表示物种丰富度差异2019/2/152019/2/15边做边学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背景资料 土壤动物微小土壤动物小型土壤动物中型土壤动物大型土壤动物2019/2/15轮虫2019/2/15蚯蚓2019/2/15鼠妇2019/2/15课堂小练下列土壤动物中,属于大型土壤动物的是:
①轮虫 ②线蚓 ③涡虫 ④跳虫 ⑤蚯蚓 ⑥螨 ⑦马陆 ⑧鼠妇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⑤⑦⑧2019/2/15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选择样地一般在林下、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采集样本2019/2/15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确定样点与取样在采样地随即挑选3~5个样点,收集样点内落叶和土壤中的大型土壤动物。2019/2/15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样本鉴定与结果统计分捡并鉴定样本,填写下表2019/2/15讨 论:1、同一地域内不同种类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否相同?2.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否相同?为什么?2019/2/15处于不同生态位的鸟类2019/2/15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2019/2/152019/2/15群落结构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分布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群落的分层现象。2019/2/15水平结构2019/2/15垂直结构2019/2/152019/2/15课堂小练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植物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2019/2/15课题探究不同生态位的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群落中处于不同生态位的植物的研究,了解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推荐器材: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枝剪,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显微镜等2019/2/15不同生态位的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2019/2/15继续思考1、路灯旁边行道树上部的叶片昼夜受到光照,它们与同一株行道树下部的叶片,在形态结构上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别?2、生物群落为什么有分层现象?3、湖泊中的生物群落有分层现象吗?
2019/2/15再见2019/2/15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阐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阐明群落的演替2019/2/15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叫做种内关系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叫做种间关系2019/2/15种内互助2019/2/15种内斗争2019/2/15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2019/2/15互利共生2019/2/15互利共生概念:指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例如:地衣——藻类和真菌互利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人与肠道中提供维生素的某些细菌牛羊等动物与其瘤胃中能分解纤维素的某些细菌2019/2/15互利共生2019/2/15互利共生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2019/2/15请 思 考互利共生中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有什么特点?2019/2/15互利共生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则可表示如下:2019/2/15竞争2019/2/15竞 争概念: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争夺同一资源的现象。注
意1、是种间的关系,不是发生在同种生物间的关系2、生态位相互重叠的生物种群之间竞争激烈3、结果往往是一个物种被排除(科学事实)2019/2/15积极思维分析两种草履虫之间的竞争现象事
实 1934年,苏联生态学家高斯采用实验的方法观察两个物种之间的竞争现象。他选择在分类和生活习性上很接近的两种草履虫——双核小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两种草履虫,都以一种细菌作为饲料。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2019/2/15
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动态示意图2019/2/15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分别培养生活很好混合培养大草履虫死亡
小草履虫正常分 析 曲 线2019/2/15(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不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请思考(2)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_____ 2019/2/15请 思 考1、什么样的生物之间的竞争会比较激烈?
2、竞争关系中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有什么特点?2019/2/15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竞 争2019/2/15捕食2019/2/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019/2/15捕 食概念:指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注
意1、捕食关系也可以是植食行为,即动物吃植物2、捕食关系的双方是一方有利,一方致死3、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的消长是相互制约的(图片小资料)2019/2/15捕 食2019/2/15请 思 考1、捕食关系只适用于动物与动物之间吗?
2、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019/2/15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则可表示如下:捕 食2019/2/15寄生2019/2/15寄 生概念: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现象例如:1、人与蛔虫2、大豆与菟丝子2019/2/15寄 生2019/2/15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寄生关系,则可表示如下:寄 生2019/2/15课堂小练1、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一种叫鞭毛虫的原生动物。这种鞭毛虫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用来消化白蚁的食物——木材,如果把白蚁消化道中的鞭毛虫杀死,白蚁很快就因饥饿而死亡,而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活。这两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叫做
A、互利共生 B、寄生 C、腐生 D、竞争2019/2/15课堂小练2、下列生物之间事物竞争最激烈的是A、人和蚊子 B、牛和羊 C、狮子和斑马 D、蛙和鱼
3、下列生物间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①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②蛔虫生活在动物体内③白蚁和它肠内的鞭毛虫 ④菟丝子与大豆 ⑤根瘤菌与大豆 ⑥鸟与羽虱
①共生 ②寄生 ③共生 ④寄生 ⑤共生 ⑥寄生2019/2/15课堂小练4、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自左至右他们依次是时间个体数个体数时间个体数时间A、捕食、寄生、竞争 B、寄生、捕食、共生
C、共生、竞争、捕食 D、竞争、捕食、寄生2019/2/15评 价 指 南课本P632019/2/15作 业第二教材相关部分2019/2/15再见2019/2/15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阐明群落的演替2019/2/15问题探讨1883年8月,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2019/2/15这块土地将会有什么变化?2019/2/15群落演替2019/2/15群落演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概念: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2019/2/15裸 岩 阶 段2019/2/15地 衣2019/2/15地 衣 阶 段2019/2/15 苔 藓北极地区的苔藓2019/2/15苔 藓 阶 段 2019/2/15草本植物阶段2019/2/15灌 木 阶 段2019/2/15森 林 阶 段2019/2/15演 替 过 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019/2/15请思考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2019/2/15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相同?2019/2/15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称为裸地。裸地原生裸地:从来没有生物生长或虽曾有过植物生长,但被彻底消灭了,没有留下任何植物的传播体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次生裸地:原来有植物生长,因植被遭受破坏后形成的裸地,原有的土壤条件没有被破坏或破坏不够严重,在土壤中还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裸 地2019/2/15演替的类型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却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中发生的生物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2019/2/1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019/2/1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019/2/15农 田2019/2/15 弃 耕2019/2/15树 林2019/2/15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植物繁殖体的传播。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内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动力催化剂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干旱、洪水和人类活动等2019/2/15思 考 与 讨 论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走的人多的地方跟走的人少的地方以及没有人走的地方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吗?2019/2/15思 考 与 讨 论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19/2/1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进程发生演替2019/2/152019/2/15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2019/2/15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2019/2/152019/2/152019/2/152019/2/15课堂小练1、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或得更多的阳光D2019/2/15课堂小练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C2019/2/15评 价 指 南见课本P632019/2/15作 业:第二教材相关部分2019/2/15再见2019/2/15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2019/2/15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习目标: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描述生物圈的组成2019/2/15生物生存受什么因素影响?请 思 考2019/2/15光2019/2/15温 度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2019/2/15温度2019/2/15水2019/2/15 生 物 因 素2019/2/15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生物体外的全部环境因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水、温度、海拔高度、光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种内关系、种间关系2019/2/15积极思维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说明了什么?事 实: 1913年,谢尔福德(V.E.Shelford)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一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虽某种生态因子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钟型耐受曲线最适区生长区生态因子种群数量2019/2/15 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的生存 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忍受的上限和下限。 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生物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很不相同2019/2/15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 态 系 统 :2019/2/15水光温度空气土壤生态系统2019/2/15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2019/2/15生物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生物圈(同种)(不同种)(最大)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关系2019/2/151、在一个阴湿山洼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课堂小练A2019/2/15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2019/2/15 海 洋 生 态 系 统2019/2/152019/2/15特点典型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海 洋 生 态 系 统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2019/2/15淡 水 生 态 系 统2019/2/15池塘生态系统2019/2/15淡 水 生 态 系 统特点由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群落和淡水环境所组成。是地球上最活跃和最有生机的生态系统2019/2/15 冻 原 生 态 系 统2019/2/15 冻 原 生 态 系 统分布极地区域特点对环境因子的改变十分敏感,自我调节能力极低2019/2/15 荒 漠 生 态 系 统2019/2/15 荒 漠 生 态 系 统分布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特点植被稀疏,生物生产力很低2019/2/15草 原 生 态 系 统2019/2/152019/2/15分布特点典型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湿润的森林与干旱的荒漠之间 动植物种类较少,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密度和群落结 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 原 生 态 系 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大多数动物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2019/2/15森 林 生 态 系 统2019/2/152019/2/15分布特点典型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森 林 生 态 系 统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营树栖和攀缘的种类特别多2019/2/15农 田 生 态 系 统2019/2/15特点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这一类系统的主要成员。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农 田 生 态 系 统2019/2/15城 市 生 态 系 统2019/2/15概念特点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 。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城 市 生 态 系 统2019/2/15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019/2/15课堂小练2、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B2019/2/153.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A?动物 B?多细胞藻类
C?浮游植物 D?大型海藻
课堂小练C2019/2/154.“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A.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杀死细菌;
C.降低噪音,调节气候;
D.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课堂小练D2019/2/155.随降水量的变化,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也常常随之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北极冻原生态系统课堂小练B2019/2/15作业《第二教材》P46~67
选择题:1、3、4、5、9、15、17、182019/2/15再见2019/2/15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2019/2/15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2019/2/15 生态系统中有无机环境,还有大量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什么缺一不可?它们各有什么重要的作用。相互之间关系如何呢?请思考2019/2/15ⅠⅡⅢ1Ⅳ非生命的,如光、水、气体、矿物质绿色植物,如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硅藻、珊藻、团藻等植食动物,如浮游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部分微生物 ㈠生态系统的成分Ⅲ2Ⅲ32019/2/15ⅠⅡⅢ1Ⅳ非生命的,如光、水、气体、矿物质、腐殖质绿色植物,如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硅藻、珊藻、团藻等植食动物,如浮游动物
2小型肉食动物3大型肉食动物部分微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㈠生态系统的成分2019/2/1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㈠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2019/2/15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无机物质、空气、阳光、温度和水等2019/2/15非 生 物 成 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水、空气、矿物质等能量:阳光、热能等2019/2/15生 物 成 分生产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2019/2/15 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将含氮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生物成分是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
D?次级消费者
课堂小练C2019/2/15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主要是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生 物 成 分2019/2/15 下列各项中,全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兔子啃食松蘑
C?山羊吃树叶
D?人吃黑木耳
课堂小练C2019/2/15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次利用。主要是某些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生物。生 物 成 分2019/2/15 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红叶李、紫菜、苹果树
课堂小练D2019/2/15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
A?不能生存
B?数量下降
C?数量上升
D?数量不变
课堂小练C2019/2/1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成分阳光、空气、水分、矿物质等绿色植物少数细菌各种动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属异养生物2019/2/15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所;正确认识生产者 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 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将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渣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 ③光合细菌等也是生产者。 因此包括: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②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和铁细菌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2019/2/15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一级二级(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消费者三级(肉食性动物)2019/2/15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是通过什么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呢?请思考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有何功能,哪些在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方面,是不可缺少的?2019/2/15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什么?主要消费者呢?2019/2/15农作物猫头鹰蛇昆虫田鼠请把下面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课堂小练2019/2/15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为营养联系而形成的结构称为食物链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合如:农作物田鼠猫头鹰2019/2/15食
物
链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者三级消费者者四级消费者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2019/2/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所形容的是不是完整的食物链?注意:(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第一营养级(生 产者)开始。(3)不同食物链中生物所处营养级不同(2)书写用带箭头的线将各营养级连接起来,箭头方向朝向下个营养级植物蝉螳螂黄雀2019/2/15蟾蜍食草的昆虫草蜘蛛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2019/2/15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积极思维① 牧草—>蝗虫—>食虫鸟—>狐② 动植物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③ 牧草—>黄鼠—>跳蚤—>鼠疫杆菌捕食链腐食链寄生链2019/2/151 图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2 食虫鸟共占有几个营养级?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边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2019/2/15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真菌 非生物的物质能量: 阳光、空气、热能、水、矿物质、腐殖质等;生物成分生产者 绿色植物植物 光合细菌 化能合成细菌 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分解者 一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异养生物细菌 腐生生物2019/2/151、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A 生产者?? ? B 分解者??
C 一级消费者 ? D 二级消费者课堂小练D2019/2/152、右图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
A.狼和兔? B.狼和红狐
C.兔和鼠 D.昆虫和青草C课堂小练2019/2/153.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不只以一种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D?能量在各营养级中逐渐递减
课堂小练B2019/2/154、根据下图所表示的食物网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
(3)图中占有两个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
(4)如果由于灾害使得植物大减,则鹰的数量将会_________。
(5)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3蛇、食虫鸟蛇、鹰减少竞争和捕食 2019/2/15作业第二教材P47
13、14、15、192019/2/15再见2019/2/15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课时) 能量流动学习目标: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019/2/15问 题 探 讨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引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讨论: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再吃鸡。2019/2/15 草 兔 狼太阳能输入光合作用生物体化学能呼吸热能过程:呼吸作用2019/2/15能量流动的图解
生产者
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最终来源2019/2/15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呼吸作用散失(热能)初级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呼吸作用散失2019/2/15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输入输出散失利用
生产者
光合作用起点:ATP生长发育繁殖太阳能(植物)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总能量:2019/2/15
生产者
初级
消费者次级
消费者三级
消费者太阳能能量流动的图解最终来源2019/2/15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生长发育繁殖同化呼吸作用散失粪便分解者利用呼吸作用散失2019/2/15初级
消费者输入输出摄食粪便生产者利用生长发育繁殖2019/2/15 呼 吸 热 能能量流动的图解呼吸
分 解 者
呼 吸 热 能
生产者
初级
消费者次级
消费者三级
消费者呼吸呼吸呼吸太阳能散失散失输入最终来源终点终点2019/2/15呼吸作用分解者生产者
(植物)一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2019/2/15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2019/2/15思考与讨论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为什么?2、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2019/2/15生产者
464.6积 极 思 维事实 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塞达伯格湖内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植食性动物
62.8呼吸
122.6分解者
14.7肉食性动物
12.6未被利用
327.362.812.696.37.518.812.52.129.30.15.0293[单位:J/(cm2·a)]2019/2/15分 析1、计算该生态系统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能量的效率。2、为什么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2019/2/151、单向流动: 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 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输入到某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思考: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有低到高绘制成图将会是什么样的?能 量 流 动 的 特 点2019/2/15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1000KJ100KJ10KJ1KJ2019/2/15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1000KJ100KJ10KJ1KJ能 量 金 字 塔2019/2/15问 题 探 讨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引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讨论: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再吃鸡。2019/2/15请思考: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1000KJ200KJ40KJ8KJ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2019/2/15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019/2/15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2019/2/15练 习1、在草原上,牛以草为食,屎壳郎以牛粪为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0b、被牛同化的能量中约有多少流入屎壳郎?思考:a、在能量流动的分析中牛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哪一部分?2019/2/15练 习2、在生态系统中,关于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一级消费者越多,二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C2019/2/15练 习3.如下图所示,如果很多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那么树、昆虫、鸟三者生物数量金字塔形应是〔 〕能量金字塔是( )A B C DC在该生态系统中,树、昆虫、鸟三者生物能量金字塔的形状应该为A项,从生物个体数量来讲,树、昆虫、鸟三者生物数量金字塔形状应该为C项 A2019/2/15小结1、能量流动的概念2、能量流动的过程(起点,总能量,途径,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能量散失)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金字塔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2019/2/15作业《第二教材》P50 1、2、3、7、8
P58 22
2019/2/15再见2019/2/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019/2/15问题探讨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耗尽?2019/2/15思考: 离开你身体的CO2会有什么去向呢?2019/2/15碳的作用:
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2019/2/15大气中的CO2绿色植物动物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化石燃料泥炭
煤
石油工厂、汽车等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动物
摄食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2019/2/152019/2/15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把 CO2合成有机物 碳进入生物群落 碳出生物群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2019/2/15特点(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2019/2/15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物 质 循 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动力来自能量,而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以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2019/2/152019/2/15其他物质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磷循环2019/2/15陆地水水蒸气海洋水蒸气降雨降雨蒸发蒸腾蒸发水流向海洋2019/2/15 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2019/2/152019/2/15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2019/2/152019/2/15 岩石库中的硫酸盐主要通过生物的分解和自然风化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化能合成细菌能够在利用硫化物中含有的潜能的同时,通过氧化作用将沉积物中的硫化物转变成硫酸盐;这些硫酸盐一部分可以为植物直接利用,另一部分仍能生成硫酸盐和化石燃料中的无机硫,再次进入岩石蓄库中。
从岩石库中释放硫酸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侵蚀和风化,从岩石中释放出的无机硫由细菌作用还原为硫化物,土壤中的这些硫化物又被氧化成植物可利用的硫酸盐。硫循环 2019/2/152019/2/15 磷循环的起点源于岩石的风化,终于水中的沉积。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和人类的开采,磷被释放出来,由于降水成为可溶性磷酸盐,经由植物、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而在生物之间流动,待生物死后被分解,又回到环境中。溶解性磷酸盐,也可随着水流,进入江河湖海,并沉积在海底。其中一部分长期留在海里。另一部分可形成新的地壳,在风化后再次进入循环磷循环2019/2/15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2019/2/15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循环运动沿食物链反复利用单向逐级递减全球范围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2019/2/151、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染色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课堂小练2019/2/152、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①光合作用? ?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课堂小练2019/2/15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什么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2019/2/154.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全面丰收。下图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 ______________ 。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____ 。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细菌等生物作为 ______ 。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 。
(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桑、稻分解者能量利用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2019/2/155.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_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____ 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绿色植物2019/2/15作业《第二教材》P51 9、10、11
P57 282019/2/15再见2019/2/1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学习目的: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019/2/15问题探讨 1967年,荷兰一位生物学家在研究蜜蜂时,发现蜜蜂在找到蜜源后,可以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圆圈舞表示蜜源较近,大约在距凤箱百米以内;摆尾舞的意思是,蜜源在百米之外的远处,究竟距离多远与摆尾的速度有关。2019/2/151、“100m以内”,对于我们来说这几个字的含义就是信息,同样的信息内容,蜜蜂是怎样传递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间传递信息的其他例子吗?讨论:2019/2/15什么是信息? 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做信息。事实上,信息也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而且时常发挥着奇妙的作用。2019/2/15物理信息2019/2/15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包括光、声、热、电、磁等。2019/2/15化学信息2019/2/15化学信息 生物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包括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等2019/2/15行为信息2019/2/15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传递的信息称为行为信息,包括舞蹈、运动等。2019/2/15营养信息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 2019/2/15营养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食物或养分传递的信息称为营养信息,包括食物的数量等。2019/2/15信息传递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2019/2/15研究信息传递的意义一、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019/2/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亚马逊森林存在至今已经上千万年了,经常受到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现在仍基本保持着正常的森林,为什么受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2019/2/15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态系统对于环境的干扰,具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生态系统这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生态系统的稳态。——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2019/2/15生态系统输入输出2019/2/152019/2/15生态系统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受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2019/2/15ABC某生态系统中,A、B、C三种生物组成如下食物链2019/2/15A1A2A3A4A5B1B2B3C2019/2/15A2A3A4A5B1B2B3C2019/2/15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A2A3A4A5B2B3C通过各个生物种群所具有的调控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来维持2019/2/15课堂小练1、候鸟成群结队地南北长途往返飞行都能准确到达目的地。这是因为候鸟对地球磁场有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2019/2/15课堂小练2、牧草生长旺盛时,兔的繁殖也会加快,数量增加。牧草与兔之间传递的是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2019/2/15课堂小练3、下列信息的传递中,哪种信息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A、小蠹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等,召唤同伴来共同取食 B、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找到雌蚊 C、群居动物通过群体分泌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2019/2/15课堂小练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种生物,他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A、甲 乙 丙 丁 B、甲 乙 丙
乙 丁
C、甲 丙 D、甲 丙 丁
丁 乙2019/2/15课堂小练5、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温带落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D、寒带针叶林
2019/2/15再见2019/2/15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习目标:
关注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2019/2/15人类人口数量人类行为2019/2/15积极思维事实:
1、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至2000年已达到近13亿人。在未来的30~40年内,人口总数仍会不断增加。因此,在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方面,我国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着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2019/2/15中国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亿)2019/2/15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亿)2019/2/15我国与其他几个国家部分自然资源状况的比较2019/2/15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曲线2019/2/15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植被破坏耕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作物单产不高不稳开垦土地需要更多劳动力人口继续增加开垦土地开垦土地2019/2/15人口增长生存空间、资源减少再增长资源紧张人类不恰当活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生存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019/2/15水资源危机2019/2/15森林破坏2019/2/15土地资源丧失2019/2/15环境污染2019/2/15环境污染 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019/2/15《饑餓的蘇丹》九四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作者在拍完照片后将鹰赶走,但人们问起这个小孩时,作者则不知其现状。后作者由于良心的谴责而自杀。 2019/2/15八 大 公 害 事 件1、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许多牲畜死亡。 2、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下旬,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2019/2/15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夏季,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燃烧的1100吨汽油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了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该类事件,分别有400多人死亡和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2019/2/154、伦敦烟雾事件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那一次,伦敦大雾,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无法散去。迫使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2019/2/15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5、水俣病事件 2019/2/156、骨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出现了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等病症。 7、四日哮喘病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 8、米糠油事件 1968年,在日本北九州一带,由于鸡和人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继而有13000多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 2019/2/15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某种污染产生的生物效应
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2019/2/15积极思维事实:1、DDT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化学性质稳定,很难被分解,易溶于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从而积累在生物体中,严重影响生物体的健康。2、科研人员曾经在某保护区内调查DDT对生物群落的污染情况时发现,小鸊鷉体内的DDT浓度是湖水的1万多倍。DDT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2019/2/15水鸟(小鸊鷉)63.0~75.5mg/L鱼类(石斑鱼)无脊椎动物大型水生植物 湖水0.6x10-2mg/L藻类沉积物2019/2/15水小鱼(2)藻类(1)大鱼(6)……小鱼(2)小鱼(2)藻类(1)藻类(1)藻类(1)藻类(1)藻类(1)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2019/2/15水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污染物浓度越大2019/2/15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019/2/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欣赏对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调节功能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2019/2/15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2、迁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殖中心3、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法律保障作为一名高中生,你能做什么?思考:2019/2/15如果各种生物因为人类的发展而死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策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危及后代人生存发展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发展模式.总体策略: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多项策略和行动计划。2019/2/153~5章复习纲要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人与环境2019/2/15生物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生物圈(同种)(不同种)(最大)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关系2019/2/15种 群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S型曲线J型曲线2019/2/15生 物 群 落构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组成物种丰富度、生态位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原生演替、次生演替2019/2/15生态系统构成: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因子、生态因子、限制因子营养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圈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范围内进行、循环利用——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生态系统的稳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延续2019/2/15人与环境人类影响环境:人口增长、人类不当行为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可持续发展2019/2/15作业〈〈生物学习册〉〉
P136 随堂练习
P139 随堂练习
P142 随堂练习选做:P89 、P121、P145 单元评估2019/2/15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