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我要了解: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我要观察:
1.观察黑板上的“水”字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要培养:
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学情分析】
处于小学低年级学段,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科学的兴趣较浓厚,能够借助教师的引导进行抽象思维,并喜欢把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大部分学生热爱科学,善于动手操作、观察和动脑,但有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需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引导进行渗透。
【教学重难点】
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水蒸发快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主题(约3分钟左右)
同学们,我们知道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他们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今天,在此时、此地,老师和大家一同来继续探究与水有关的话题——水和水蒸气。
二、目标导学(15分钟左右)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测:
①可能到泥土里去了;②可能被太阳晒干了;③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追问一句:如何验证你的说法呢?
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
②观察黑板上的“水”字会发生什么变化,(静静观察2分钟)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黑板中去中,哪儿去了呢?
(交流: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3.交流发现。
生:水干了。跑到空中去了。
4.师:是呀,黑板上的“水”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水蒸气跑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了,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画箭头)叫做蒸发。
5.水蒸气看得见吗?
是呀,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
6.课前,老师在这儿放了一杯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有在蒸发吗?
生:水只蒸发了一点点。
这么多的水只蒸发了一点点看不出来。
那如果放上一天会怎样?一个星期会怎样呢?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我们有什么方法让水蒸发得快点吗?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
(学生交流:①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③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现在我们的实验盘里有两把勺子、一支蜡烛、水、打火机,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汇报后,分别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①组长负责加热,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轻声交流。
②记录员把同学看到的现象全部记录下来。
③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眼睛要离水尽量远一些。
④实验只做一次,实验结束,熄灭蜡烛,把材料放好。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记录员填写实验记录单。
哪个蒸发得更快
条件
加热的水
没加热的水
蒸发的快慢
快()慢()
快()慢()
看到的现象
我们的发现
加快(能、不能)加快水的蒸发。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学生汇报: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
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三)空气中的水
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思考交流: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师:也就是说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实验设置: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师:有什么发现吗?
(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师:你能解释吗?
2.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汽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三、拓展延伸(5分钟左右)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一个盛冰的玻璃杯,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杯子外面出现了很多的小水珠,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在杯壁上凝结成小水滴。)
四、当堂达标(10分钟左右)
1.填空题。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
(2)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在无人清扫的情况下也会变干,这是因为液态的水变成了()态的()。
(3)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滴,这种现象叫()。
(4)生活中有许多蒸发现象,如湿衣服会变干、()、()等。
2.判断题。
A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没有关系。()
B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水能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不能变成水。()
3.简答题。
(1)夏天,把冰棍从冰箱中拿出,不一会儿,冰棍包装纸上会出现一些水珠。这些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呢?
(2)洗完头后,头发湿湿的,你有哪些办法能使它干得快一些?
(3)空气中的水蒸气上从哪里来的?
五、总结提升(5分钟左右)
1.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收获很多,知道了什么叫蒸发、什么叫凝结,也了解了水和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科学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身边科学,探索科学奥秘!期待以后的科学发现有大家的贡献!
【作业布置】(2分钟左右)
1.观察:一杯10毫升的水蒸发完需要多少时间?
2.实验:给10毫升的水加热,记录蒸发完需要的时间。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从这个思路出发,是想通过更加扎实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蒸发和凝结现象,从而认识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水能变成水蒸气有一定的认识,故我在第一环节: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直观地呈现他们认识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建立了“蒸发”的概念。
在研究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时问:我想让水蒸发得快些,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谈到:放在阳光下、用火烤等,引导学生提炼,这些方法都是使周围的温度升高,进而提出了研究的问题。接着分组实验。实验前,我简单地讲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前,一方面提醒学生观察哪只小勺的水蒸发快,另一方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还有哪些新现象?
对于第二个环节:空气中的水。以问题“空气水蒸气不会满出来吗?”“江河湖泊中的水不是越来越少了!”等引入让学生讨论,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水蒸气聚集就会形成小水滴,降落下来。不知道是不是没讲清,但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体现在盛冰的玻璃杯外面为什么有水珠?没有很好的解释,这部分内容下次教学需仔细斟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