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s://www.21cnjy.com/space.php uid=5367292
( https: / / www.21cnjy.com / space.php uid=5367292 )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s://book.21cnjy.com/book.php mod=studio&op=detail&stid=7
( https: / / book.21cnjy.com / book.php mod=studio&op=detail&stid=7 )
参考答案
1.(1)温度;(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3)振荡试管。
2.(1)A;
(2)粉末状冰糖溶解快;
(3)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水。
12.(1)过滤;引流;(2)除去碳粉;(3)1:10;变大。
13.(1)A;(2)C;(3)B。
14.①过滤;②B;③c。④<。
15.(1)A;(2)B;(3)B;(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强化9:八上期末复习小专题之溶液探究
(满分100分钟,完成时间40分钟)
一、探究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
1.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证假设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mL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
在搅伴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快
假设二
正确
【反思评价】
(1)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2)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
。
(3)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
。
2.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响同种物
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A.与水的温度有关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 下表是她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5 克粉末状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
。
(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
,观察 两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
3.小明同学欲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
(1)小明取两个玻璃杯(分别标为A、B),分别向两个杯中加入相同多的水,然后用温度度测量两个杯中水的温度,均为22摄氏度,再分别向A、B相同多的食盐.他用筷子搅拌A玻璃杯中的液体,观察发现A玻璃杯中食盐30秒完全溶解;B玻璃杯中的食盐12分钟才完全溶解.由此活动他得出:
;
(2)小明再取两个玻璃杯(分别标为C、D),分别向两个杯中加入相同多的水,然后用温度度测量两个杯中水的温度,C玻璃杯中水温均为22摄氏度,D玻璃杯中水温为58摄氏度,分别向C、D玻璃杯中加入相同多的食盐,观察发现C玻璃杯中食盐12分钟完全溶解,D玻璃杯中食盐8分钟完全溶解,由此活动他得出:
。
二、研究溶液的性质
4.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的溶解实验。
【定性研究】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发现1号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2号试管中固体没有完全溶解。由此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
、
。
【定量研究】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溶液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请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M
(1)请计算实验2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现将实验2中的溶液稀释成2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3)请判断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实验4中M的数值是
。
5.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2)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出来)。
(3)保持温度不变,将实验②的溶液露置空气一段时间后,会有少量固体析出,在这一过程中变小的量是
。(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液的质量分数
6.小明在室温20℃时探究硝酸钾溶于水情况,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烧杯盛有20mL水
相关资料: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10℃
20℃
60℃
100℃
溶解度/g
20.9
31.6
110
246
整个过程溶剂量不变,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1)A→B、B→C操作中需要用
(填一仪器名称);
(2)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
(3)在B、C、D、E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是
(填字母);
(4)现在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必须控制在
范围中;
7.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查表,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克.
②若要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用硝酸钾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所得三杯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用字母表示)溶液,A溶液和C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选填“A>C”、“A<C”或“A=C”)
三、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8.实验课上,某同学要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如图表示了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B操作中应称NaCl的质量是
g;
(3)D操作中仪器②的规格应是
(选填“50mL”或“100mL”),读数时应使视线与
;
(4)E操作中③的作用是
;
(5)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天平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
C.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等晾干就配制溶液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E.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9.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给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图2中的操作错误是
,若按图2操作,称量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量取蒸馏水的体积为
,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水的密度为1/cm3)。
(4)该实验小组按照上述操作完成实验,则配制溶液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
g.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填序号)。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质量
C
称量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应当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无误
(2)若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盛有氯化钠的烧杯,若左盘上放有一个10 g的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天平保持平衡,则烧杯和氯化钠的总质量为
g。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4)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两点)①
;②
。
四、物质的分离
11.小潘同学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虽的区域(如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
(填序号)。
①用滤纸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运动速度相同
(3)我们可以利用上述的原理分离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各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填序号)。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E.蒸馏法
①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
;②用自来水制纯水
;
③含少量氯化钠的纯碱
;④夏天晒盐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废旧干电池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 1 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灼烧滤渣 l 的目的是
。
(3)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下表是他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时,反应速率最快。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
(选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12.现有三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如表:
物 质
状 态
溶于水的情况
溶解度受温温度的影响
Ⅰ
固态
不溶于水
--
Ⅱ
固态
溶于水
较大
Ⅲ
固态
溶于水
较小
常用物质分离的方法有 A.过滤 B.蒸馏 C.蒸发结晶 D.冷却热饱和溶液,请从上述四种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填空:(填字母)
(1)由Ⅰ和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方法。
(2)Ⅲ溶液中混有少量Ⅱ,要获得较多的Ⅲ固体,应采用
方法。
(3)若由Ⅰ、Ⅱ和Ⅲ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不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
14.化学小组同学尝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物质提纯。
从10g 硝酸钾(KNO3)和2g 氯化钠(NaCl)的混合物中提纯 硝酸钾 KNO3,依据下表数据进行如下操作。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6.0
36.6
37.0
38.4
硝酸钾
31.6
63.9
110
169
①图中操作m的名称是
。
②加热使温度达到
时,固体全部溶解。
A.40℃B.60℃C.80℃D.无法判断
③上述溶液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④降温结晶后得到KNO3晶体的质量
(填“>”、“<”或“=”)10
15.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2)R为图2中溶解度曲线中的一种物质,N为其中另一种物质,现有同时含R、N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R物质,具体的操作是
。
A.蒸发溶剂、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
B.降低温度、结晶、过滤、冷水洗涤、干燥
C.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则R物质的溶解
(3)某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B溶液;②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③C、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④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一定是D溶液;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R的饱和溶液中得到R固体
A. 1 B.2 C.3 D.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