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4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4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4 21:5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学习重点
  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导入新课
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这一机构是如何设立的呢?
一、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是什么?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分组讨论
材料一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1)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什么时候设置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谁的权力?
清朝初期。皇帝的权力。
材料二 (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谕大学士等:“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内城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
(2)康熙帝为什么要设置南书房?南书房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作用: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材料一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军机处有哪些职能?
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探究新知
材料二
军机处内部陈设,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2)结合课本和材料,军机处有哪些特点?
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打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主要中
央机构
机构
作用
中央权力
的归属
清初



康熙时



雍正帝



议政王
大臣会议
约束皇帝
的权力
满洲贵族
南书房
抑制满族贵族
的一些权力
皇帝
军机处
加强君主权力
皇帝
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反映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材料一 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1)上述材料反映什么历史事实?
(2)什么叫“文字狱”?
大兴“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共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探究新知
材料二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略》
材料三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
(3)文字狱带来什么危害?
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连遣词造句都小心翼翼,以免遭到杀身之祸。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新知
材料一
民间传说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
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分组讨论
探究新知
(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1)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可以从背景、时间段、特点方面讨论)
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新知
分组讨论
材料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探究新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2)清朝的文化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1)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
(2)各级官吏,敲诈民众。
(3)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清朝社会矛盾加剧产生了什么后果?
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八旗兵
八旗制度是清朝时期特有的一种以满洲人为主导的军事社会组织,起源于女真人的射猎组织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养鸟的旗人
从旗人玩鸟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满洲贵族不思进取的状况。
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了那一时期的对外政策的开放的政策,那么清朝实行的是什么对外政策呢?
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有哪些表现?
(1)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清朝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日盛。
(2)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4)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探究新知
材料一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坤,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
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
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清朝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日盛。
四、闭关锁国政策
分组讨论
材料一
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
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
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
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
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
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
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
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清朝天津海关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教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3)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
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措施:至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创立于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
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呢?
原因:(1)最初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2)中国封建统治者出于“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经济策略的考虑。(3)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4)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故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1)“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
(2)从“闭关锁国”在贸易方面的表现来看,这个政策有没有绝对禁止海外贸易呢?
具体表现: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不能。
没有,“闭关锁国”只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没有绝对禁止海外贸易。
课堂小结
清政府为了加强君主权力,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设南书房、军机处,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中国也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板书提纲









文化专制
政策
政治方面
“闭关
锁国”
措施:军机处的设立


作用: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社会矛盾
加剧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具体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贪腐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


影响:禁锢思想,摧残文化,阻碍思想、文化发展和进步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实行原因:自然经济、防范沿海人民

深远影响:消极自卫、错失机会、逐渐落伍
一、军机处的设立
1.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君权
2.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目的: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2.影响:禁锢思想,摧残文化,阻碍思想、文化的发展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贪腐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
2.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防范外来侵略
2.表现:禁海政策、四口通商、一口通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影响:消极自卫、错失机会、逐渐落伍
板书设计
达标检测
1、下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机构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东厂
D.军机处
D
2、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
A.废除宰相制度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廷杖制度
  
D.设立军机处
D
3、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设立军机处
  
B.实行八股取士
  
C.制造文字狱
   
D.设置厂卫机构
C
4、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八股取士
B
5、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如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
A.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A
6.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简明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
材料三: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配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
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
是什么?


(3)用一句话归纳概括这一政策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广州;广州十三行。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