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科 技 文 化 与 社 会 生 活
统编教材八下第六单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写在前面】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
新课标表述
学习要点:两弹一星与航天技术;杂交水稻;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科教兴国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要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
(2019·山东烟台)15.“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验”( )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B.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是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 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A
(2019·河北)27.(12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能工业是在苏联单方面终止合同、撤走专家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在核原料生产方面,中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建成了衡阳铀水冶厂和兰州气体扩散厂,解决了浓缩铀的核心制造工艺,确保了原子弹的试验成功。
当中国工人阶级和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出这一伟大业绩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极端困难。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困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降到最低点;为在1965年以前偿还苏联14亿新卢布以上的债务,所有中国人都勒紧裤带;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不但基本断绝了国家最需要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交换,而且也促使我国必须做好应对外敌的准备。中国人民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默默地创造着奇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东方巨响”与原子弹的首次使用相距多少年。(2分)并据材料一,指出“东方巨响”在当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2分)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国从“东方巨响”中得到的经验。(8分)
(1)19年。
影响: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社会主义建设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克服一切困难;要善于调动生产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其主人翁精神等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两弹一星”的意义
(2019·山东德州)14.2019年1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搭载的三颗卫星送人预定轨道。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州五号
B
1999
神舟一号
2003
神舟五号
神舟七号
2008
无人飞船
空间对接
漫步太空
载人飞船
2016
神舟十一号
航天技术取得辉煌成就
“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如饥似渴地学习”
——习近平
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
A
— * —
LOGO
第一节 标准的定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有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认为不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 —
LOGO
第一节 标准的定义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抗击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问题之一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019·湖南郴州)20.他的研究被国际水稻研究所长斯瓦米纳森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黄伯云
(2019·山东聊城)17.“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A
B
《863计划纲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
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__________列为计划的第八个
领域。
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
自动化技术
能源技术
新材料
海洋技术
相 关 史 事
“973计划”:
1997年我国制订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
相 关 史 事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成果丰富,呈现出哪些特点?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
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习近平
材料: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文化发展最稳定、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之一,文化园地展现出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电影、曲艺、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思考:结合上述史料,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2)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获这一奖项。
史料分析
新课标表述
学习要点:衣食住行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
学习提示: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改善国计民生
变
1
3
5
衣
食
住
行
信
4
2
富 裕
便 捷
得更加……
(2019·福建)19.表1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表1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新新四大件
新四大件
旧四大件
A
(2019·湖北黄石)10.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沙场练兵
D
(2019·湖南株洲)10.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D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
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互动探究
新课标表述
主题: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目的:通过调查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
看新貌换旧颜
有时候,服装也是一种记忆,它记录了我们祖国在每个年代的沧桑巨变,它那么清晰地展现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当我们在去回望这幅画卷的时候,有辛酸、有甜蜜、更有追求……
?? 服装是一种记忆,它可以开启我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我们不用再背负着历史的沉重,可以轻松地去遐想、去期待我们美好的生活……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
前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后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通信条件落后
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2019·湖南衡阳)27.(12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与经济的发展层次变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2分)
材料三
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影碟机 16.02 37.53
电冰箱 6.58 42.33 66.22 76.08 80.13
洗衣机 48.29 78.41 88.97 90.57 92.52
彩 电 17.21 59.04 89.79 105.43 116.58
(3)依据材料三,说出1985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台/百户)呈现什么趋势?(2分)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材料四 “中国梦”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继续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而明确了“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即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摘自《学理论·上》)2014年第01期
(4)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人民幸福?(2分)
27.(1)热闹繁荣,幸福祥和;商业繁荣,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2)阴历为阳历,服色亦效洋式;
(3)逐年增加趋势,渐趋平缓;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达,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改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沙场练兵
七嘴八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能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做什么?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
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磨练自己。
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