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和,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和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讨论:1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 后,子代的牡丹会是什么颜色?
2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学第一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孟德尔,何许人也?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自交(产生纯种)
2、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3、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疑惑一: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矮茎性状消失了吗?疑惑二:为什么矮茎在子二代中又出现了呢?显性性状:F1中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高茎。隐性性状:F1中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矮茎。性状分离:在F2中,一部分个体显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另一部分个体显现出另一个亲本的性状。这种在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疑惑三:F2中出现3:1的分离比是偶然的吗?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如D)、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如d)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DD(高茎),dd(矮茎)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Dd (高茎)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也可以与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结合.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866年发表,但世人熟视无睹……
1900年,得到了三位科学家的重视,人们认识到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意义。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基 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表 现 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紫花、白花)
基 因 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AA、Aa、aa)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a)分离定律的应用先天性聋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aAaAAAaAaaaAaAa正常(携带者)正常(携带者)×亲代配子子代正常(携带者)正常(携带者)患者正常1 : 2 : 1分离定律的应用人类多指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dDDDdddDdDdDd多指×亲代配子子代多指患者多指患者100%正常 1 : 1Ddd亲代配子子代dd×多指例题解析1小麦的红壳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壳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让红壳小麦与白壳小麦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大约半数是红壳,半数是白壳。问:
(1)亲本的遗传因子是什么?
(2)如果让红壳小麦亲本自花传粉受精,其子代的遗传因子及壳色如何?
(Aa、aa )(AA、Aa、aa )例题解析2:在紫茉莉中,基因型为CC的开红花,cc的开白花,Cc的开粉红花。在下列杂交组合中,开红花的比例最高的是 [ ]
A.CC×cc; B.Cc×CC;
C.cc×Cc; D.Cc×Cc。
B例题解析3: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了4只小豚鼠,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 ]
A.全部黑色 B.全部白色
C.黑∶白= 3∶1 D.不一定 D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性状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表现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