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授课教师:陈君强说出下列细胞属于减数分裂的哪一个时期,
叫什么名称?A与B的关系?
A与C的关系?
a与a1的关系?
a与b1的关系?
A和B合称什么?(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体)(四 分 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那么,人和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又是在哪里形成的?(卵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也有不同。
那么,哪些是相同的,又有什么不同呢?1)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
精原细胞间期I:初级
精母
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减Ⅱ)次级
精母
细胞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分别移向细胞极。由精细胞变形而成。染色体复制前期I: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I: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I:染色体数目减半。前期Ⅱ: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Ⅱ: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Ⅱ:精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没有同源染色体。精 子:末期Ⅱ:形成四个精细胞。1)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
卵原细胞间期I:初级
卵母
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减Ⅱ)次级
卵母
细胞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分别移向细胞极。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I: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I: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I:不均等分裂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 前期Ⅱ: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Ⅱ: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Ⅱ: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没有同源染色体。末期Ⅱ: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成1个卵细胞+1个极体,
第1极体分裂形成2个相同的极体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比较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
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
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
一半;
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 最后形成的精子
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卵原或精原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比较不同点:是否变形:场所:精巢(睾丸)卵巢分裂形式: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子细胞个数及名称: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 + 3个极体(消失)有变形过程无变形过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
分裂次数:
子细胞数目:
有无联会,四分体:
有无同源染色体分离: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点:不同点:生殖细胞体细胞2次1次4个2个有无有无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不变都有纺缍体的出现: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为什么会有“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现象出现呢?我们已经知道减数分裂过和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的,大家想一下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
细胞共能产生几种配子呢?(4种)如果初级精母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呢?(8种)照这样推算,我们人类的精原细胞有23对同源染色体,
那能产生多少种的精子?(223 种)受精作用(1)什么是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卵细胞和精子依靠什么物质进行识别?细胞膜外面的膜蛋白。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
胞(如图),尾部则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
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受精膜,以便阻止其他精
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以后,位于精
子头部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彼此
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在受精卵中,染色
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
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由此可见,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
分裂对于维持每种生物的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
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
重要的。 填充题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______次,而染
色体复制______次。二一2.______和______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叫做______。
3.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______和______中染色
体数目的总和。 精子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卵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