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田高级中学2020届11月月考历史科试题2019.11
24. 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A.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 B.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
C.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 D.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
25.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
C.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D.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
26.汉武帝时,在置十三州刺史的同时,在郡一级设置督邮,“掌监属县”。当时的督邮“分明善恶与外”,只有清查罪状上报郡守的权力,而无处理权。督邮的设置
A.有利于遏制王国势力的膨胀 B.表明基层的管理更加完善
C.进一步完善了地方监督体系 D.便于刺史行使地方监督权
27.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D.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28.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觉醒程度决定运动成败 B.政局变革推动生活习俗变化
C.戊戌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D.国人逐渐摆脱传统文化束博
29.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到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组织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表明
A.中共重视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 B.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人民拥护
C.根据地人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D.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0.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己经被打破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 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
3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造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中央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争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这些规定
A.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原则 B.注意协调平衡多个集团的利益
C.以立法形式强化中央政府的职能 D.为后来美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32.据相关资料显示,法国“甚至在十九世纪中叶,平均每一个工业企业也才只有1.7个工人”。“1848年巴黎的35万工人却在65000个企业中工作,而只有7000个企业有十名以上的工人”。由此可见,19世纪中期的法国
A.工业化的进程比较缓慢 B.企业数量多劳动力缺乏
C.技术革新阻碍工业发展 D.阶级矛盾相对比较缓和
33.1921年夏,苏俄开始取消国家对企业的供应,企业自己到市场去采购资料,其活动严格建立在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经济独立的原则之上。亏损和不盈利的企业(主要是前几年与生产军工产品有关的)则关闭或暂时停业。这种做法
A.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C.背离了计划经济的轨道 D.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34. 1937年,罗斯福试图通过以国会立法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填塞法院”计划最后被国会否决,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措施,这被称为“拯救了最高法院的及时易帜”。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 存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C. 总统权力高于司法权力 D. 行政权扩大影响司法权
35.下表为战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时间 年平均增长率
1948-1960年 6.7%
1961—1965年 8.0%
1966—1970年 10.4%
A.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B.各国关税壁垒的进一步消除
C.欧美各国强化对经济干预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协调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中国澳门并和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1571年又在日本长崎获得了另一个基地,此后贸易便达到鼎盛时期。16世纪80年代,澳门进入了黄金时代,人口由五百多人增长至两万多人,迅速发展成海港城市。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安排在远东的贸易活动,每年五月至六月,他们乘坐由中日贸易舰队司令指挥的大帆船,顺着夏季风从印度果阿起航,将装载着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货物,以及原产美洲的白银运到澳门,把货物与白银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以及铅、水银、糖、麝香、茯苓、棉布等商品,到第二年初夏,乘着季风东航进入日本长崎,把丝、棉布等中国商品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装上日本白银及少量其他货物,返回澳门。他们在澳门用日本的白银大批购买中国的生丝、丝织品、瓷器、黄金及其他货物,到第三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在葡萄牙人独占对日贸易利润的刺激下,西班牙人也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开辟了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马尼拉大帆船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深受欢迎。
18世纪,垄断性的大帆船贸易走向衰落,1815年西班牙国王废除此项贸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葡萄牙东方贸易航线的特点,并分析16世纪澳门成为东方贸易中心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及其走向衰落的原因。(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是内因起主要作用,还是外因起主要作用,学术界争议较大。
“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中国的变化主要是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西方入侵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统——近代”模式,即现代化模式,认为中国在西方入侵前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传统模式里循环;在西方入侵后才开始模仿西方现代化的道路,走向现代化。
“帝国主义”模式把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作为中国近代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把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归之于西方。
很明显,以上三种模式都强调外因的作用;而以美国学者柯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则关注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因。目前学术界重视内因的积极影响,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原因的种研究视角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12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
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廓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侍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宣政院和理藩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5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陈望道(1891—1977年)在青年时代就立下报国之志,17岁在家乡兴办学校,希望通过“教育救国”的方式拯救社会。后来,陈望道认为,要想国家富强,就应该兴办实业,要兴办实业就要出国留学,并于1915年留学日本。在日本,陈望道逐渐打消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幻想,奠定了救国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的思想,为表明自己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他改名为“望道”。1919年5月,陈望道从日本回国,开始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他首译了《共产党宣言》,并在1920年参与筹建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摘编自郭群英《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传播和践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望道救国主张发展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陈望道的历史功绩。(7分)
成田高级中学2020届11月月考历史科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C A B A D C A B D A
41、(1)特点: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以澳门为中心,贸易区域包括欧洲、亚洲和美洲;流通商品以各地特色产品为主;中国在当时世界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6分,2+2+2)
原因:新航路开辟,葡萄牙致力于与亚洲的贸易;明政府的对外开放贸易;澳门靠近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葡萄牙重视对澳门的开发;葡萄牙与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便利于从中国采购商品;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使中日间正常贸易中断,使得葡萄牙独占中日贸易的优越地位。(6分,2+2+2)
影响:使中国卷入全球化的贸易之中,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白银大量流入,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冲击传统观念,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6分,2+2+2)
原因:早期殖民争夺,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崛起,制海权逐渐落到荷兰和英国手中,西班牙海上霸权结束;西班牙自身工商业落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西班牙衰落;明清之际,中国政权更迭,清政府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7分,3+2+2)
42、示例
视角一:强调外因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产生了主要作用。(2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甲午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及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短暂的春天”到迅速萧条,与欧洲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松紧密切相关;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与美国经济入侵,加剧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崩溃。(8分)
总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方面瓦解着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2分)示例
视角二 :强调内因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产生了主要作用。(2分)
阐述: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甲午战后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分)
总之,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国内因素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2分)
(说明:也可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评述。)
45、(1)相同点:都是法定的中央机构;都管理少数民族事务。(4分)不同点:宣政院与中书省同级,理藩院与六部同级;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理藩院管辖部分外交事务;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理藩院管辖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任意2点6分)
(2)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加强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念。(任意1点3分,2点5分)
46、(1)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个人立志救国,与时俱进;爱国救亡思潮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8分)
(2)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改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基础;是近代爱国救亡的典范,激励了先进中国人的不断探索。(每答出一点分别得3分、
5分、7分,共7分)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