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27 14: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课 型
授课时间
设计思想
先重点学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然后以此为基础学习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最后学习移动通信。针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抽象性,采用与信鸽送信进行类比的方法学习,通过比较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相同点,认识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过程

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叙述、流程图和类比信鸽送信学习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异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体验科学技术的价值。
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因此它们的工作过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很有可能提出来自生活而非课本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它们的工作过程对于学生又是陌生而抽象的,因此要求教师对此要有相对广泛的知识储备,站在更高层次上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知识。
教学重点
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难点
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类比分析
教 具
多媒体课件、一台收音机。
教 学 过 程
教学
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运用
随笔
一、




让学生讲信鸽送信的过程。
②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那么无线电波是如何完成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信号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类比信鸽送信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谈信鸽送信的过程
听讲
教师投放信鸽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二、

线

广









①组织学生阅读“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②投放相关问题。
③提示学生针对不太确定答案的问题,要组内互相交换意见,以期得到较满意回答。
④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指导性发言,点拨式提示。
①阅读“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并思考相关问题。
②交流后,在课堂上发言。
③教师指导后,由学生根据流程图作总结发言。
教师投放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提出问题:
比较“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与“信鸽送信”的相似之处。
互相交流后,在课堂上发言。
教师投放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投放答案。
三、








①组织学生阅读“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②投放相关问题。
③提示学生:“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十分相似,找出两个过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④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指导性发言。
①阅读“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并思考相关问题。
②交流后,在课堂上发言。
③教师指导后,学生阅读流程图。
教师投放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四、




①展示大哥大图片,这是最早的移动电话,又叫大哥大;再展示两部不同样子的手机,一部手机有天线,另一部手机看不到天线。[来源:学科网]
②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投放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③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①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寻找所提问题的答案。
②同学积极讨论,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
③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展示“大哥大”“两部不同样子的手机,一部手机有天线,另一部手机看不到天线”学图片
教师投放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五、
课堂
小结
投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幻灯片文字
教师投放知识总结
六、
布置
作业
自学本节“科学世界”栏目,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