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上生物 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上生物 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5 20:1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案(苏科版 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过程。
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对某种实验自己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课时: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科学家四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如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你知道怎样操作吗?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步骤?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以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为例,组织学生首先自行设计探究方案。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探索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变质的着名实验。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对微生物的研究中曾做了如下实验:巴斯德把新鲜肉汤装入乙瓶中,肉汤很快变馊了。他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样弯曲细长的形状,然后再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中,两瓶的瓶口均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不久又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内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思考:
① 材料中所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 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③ 实验中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什么?
④ 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再次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后得出结论:
①肉汤变馊;②肉汤中的细菌从哪里来;③把甲瓶拉成鹅颈样弯曲细长的形状,乙瓶口敞开;④杀死肉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来源于食物的可能性。
多媒体展示动画: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了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 细菌从哪里来
作出假设 肉汤会自动生出
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从空气中进入
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1提出问题
水温发生变化,金鱼呼吸的次数是否会受到影响?
2作出假设
金鱼生活在水中,他们呼吸的次数可能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3制定计划
全班同学分成8——10个实验小组,每组4——5人,推选一个组长。制定实验方案。(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观察金鱼在常温下的呼吸,记下金鱼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2)改变水温,一半学生降低10度,一半同学升高10度,待金鱼安静后再记录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4实施计划
根据上述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重复几次。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5得出结论
看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是否一致。
6讨论交流:和全班同学交流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
(本实验课井然有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提醒学生实验中要细心,要尽量不惊扰金鱼,实验结束要把金鱼饲养起来。)
总结: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
实施计划 按计划进行研究,并收集所得数据、实验现象等资料。
得出结论 分析所得数据、现象等实验资料,经缜密的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教学反思
通过巴斯德的肉汤如何变质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动手创作来设计探究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