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类别:初中生物 编号:
一、设计理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验教学时要用到一些仪器,如试管、培养皿、显微镜等,其中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对于眼睛看不到世界的好奇,对于显微镜的知识,学生总是有许多想知道但又无法获得相关的知识,故应加强本节知识的教学,以达到满足学生好奇心,激起其学习欲望,提高其生物学素养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与科学实验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 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仪器,由此进入生物学微观的世界。本节课的重点是显微镜的使用,规范、熟练的使用显微镜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前提。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显微镜又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因此整个学习过程由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为学习重心,及时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对学生是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兴趣。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去操作、观察和思考,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显微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操作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对照显微镜实物,熟练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2.能力目标
通过简单训练,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能够正确说出物象与实物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对显微镜的学习与探究,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激趣
我们在夏天吃了过夜的菜,会拉肚子?(停顿)夏天面团放几天就会“发起来”?
把你的手伸出来看看,干净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
从学生的体会说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一自主学习
1.对照课本P10图1-9显微镜的结构图,同桌两人互相协作,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并能说出其功能。
2.同组互相竞争,写出各部分机构名称。
3.小组竞赛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对照显微镜,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说出操作过程。
互相合作学习
练习各部分名称的书写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
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
在学习生命科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时就需要借助显微镜,在显微镜下,我们会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神奇世界。
在观察室注意:
静:不能影响其他同学;轻:动作要轻,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尤其不能弄伤和损坏镜头。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完成显微镜操作步骤的练习。
演示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握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稍微偏左的地方。演示对光:
1.首先选择目镜安装,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演示观察:
取字母e,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
使用压片夹压住玻片两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从侧面看着镜筒下降,以免损坏镜头。
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收镜:
演示收镜时,强调“一竖一降两旁两后”即反光镜竖起来,镜筒下降,两个物镜要偏到两旁,两个压片夹朝后。
认识不同种类的显微镜。
学习使用显微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具备科学探究的资格,能够合作探究。
练习对光
练习观察,并能说出字母e的像与实物的联系与区别。
练习收镜。
认识不同种类的显微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进一步激趣,通过探究,学习与训练,能够操作显微镜。
让学生能够正确移动装片,使物像在视野正中央。
规范学生操作。
活动三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显微镜中看到的是一个的 像。
2.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所看到的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如果想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 左上方 D. 左下方
3.在阳光明媚的春季,实验室的光线很亮,这时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选()
A.平面镜和大光圈 B平面镜和小光圈 C凹面镜和大光圈 D凹面镜和小光圈
4.用显微镜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目镜时,污点没有移动,则污点应在 上,清洁污点时用 擦拭。
5.在转动转换器时,一定要转动转换器的边缘,以免损坏物镜。
6.在调节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看着镜筒缓缓下降。
学生快速完成
巩固与强调操作中的注意点。
活动四拓展延伸
1.小明在有显微镜观察时,第一次用5X的目镜和10X的物镜,第二次观察时用的目镜5X和40X的物镜。那么第二次看到的细胞物像的大小和数目比第一次看到的物像()
A.变大、减少 B、变小、增多 C、变大、增多 D、变小、减少
2.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①—②—③—④
②—①—③—④
③—④—②—①
③—②—①—④
3.课后阅读课本P13“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了解相关的知识。
讨论完成
拓展学生的视野。
进一步巩固,感情升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创新精神。
六、板书设计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学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种类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三、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清洁和收镜
四、显微镜操作要领
七、布置作业
能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并熟练操作显微镜。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显微镜的使用,通过活动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习使用做好准备。活动二,合作探究中,通过演示与练习相结合,在学生操作出现困难,与本组学生合作也找不出答案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播,使学生的学习变成“我要学”,在合作探究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显微镜使用的注意点,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更大的注意。活动四,让学生通过练习与阅读,可以更好的描述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广阔发展前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科学态度,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提高其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本节课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往往眼高手低,会说的不会操作,跟实际操作对应不上,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操作,让学生把操作方法通过重复训练达到永久记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