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P56-P57。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复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 (1250+125)×8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
(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为什么老师口算得快,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联想实际,探索规律
(视屏)课本插图
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估计。
③列式解答,展示算法
方法一:3×10+5×10=30+50=80(块)
方法二:(3+5)×10=8×10=80(块)
方法三:4×8+6×8=32+48=80(块)
方法四:(4+6)×8=8×10=80(块)
观察计算的结果相等,那么用=表示这两式子的关系。(教师板书=。)
(3+5)×10=3×10+5×10 (4+6)×8=4×8+6×8
④观察算式的特点,举例说明,总结规律
学生举例,师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件)
1,判断
56×(19+28)=56×19+28
64×64+36×64=(64+36)×64
32×(3×7)=32×7+32×3
2. 填一填:
15×(40 + 8) = 15×( ) + 15× ( )
78×20+22×20=( + )×20
66×28 + 66×32 + 66×40 =( + + )×( )
3.试一试
(80+4)×25 32×27+32×73 102×45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4. 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