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5 11:5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 单元
四 年级
班级
1-7 
主备
谈广平
课题
18 盐去哪里了 
课时
1 
执教
谈广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预测各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2、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设计分离与混合物体的方法。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举出生活生产中人们利用分离与混合技术的实例。
2、能用可逆变化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与分离的实验。
难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与分离的实验。
知识链接
沙、食盐、锯末、白糖、烧杯、玻璃棒、记录表、漏斗、滤纸、纱布、小勺
导学过程
环节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或几种物体与其他物体混合在一起,例如冲糖水、炒菜等。物体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混合后的物体还能分离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学习新课:
1、混合。
师:将沙、食盐、锯末、白糖分别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学生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汇报实验结果。
师: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并将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生:学生进行分类。讨论: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食盐和白糖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师: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
2、分离。
师:怎样把活动1中不溶解于水的物体与水分离呢?想想办法,选择工具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生: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汇报实验结果。
师: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或白糖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生: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确定溶解于水的物质怎样分离的方法。汇报结果。
讨论:夏天人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一些白色的东西?
教师小结:像上面实验中的物体(如沙、锯末、铁粉、盐等)那样,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3、汽水。
师:气体能否像食盐那样溶解在水中,又从水中分离出来呢?打开汽水瓶盖,观察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在水中,并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教师讲解汽水的生产过程。
生:学生描述汽水的生产过程。
(三)巩固练习
一课一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18盐到哪里去了
1.溶解:
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2.什么是可逆的
像上面实验中的物体(如沙、锯末、铁粉、盐等)那样,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混合 分离
可逆
3.汽水的制作过程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于水中,并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分析物体混合,揭示什么叫溶解 
实验分析物体混合后是如何分离的,揭示什么是可逆的变化。
结合课件讲解汽水的制作过程。
收获与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课件,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盐、白糖、沙等物质的溶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对溶解的理解也非常到位,并通过分离实验了解什么是可逆的变化,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