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永红学校 何敏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中的血液能来回流动吗?
2、心脏一直不停地跳动,从不休息吗?当它休息的时候,是不是表示生命结束了呢?
3、人们常说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与心脏有什么关系?
设计特色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 课 流 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 材 分 析 本节是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时间安排为2课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全面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相关的保健知识,理解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同时,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为以后进行其他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知 识 目 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能 力 目 标
1、通过对心脏结构的观察,功能的探究,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习用图解来表示复杂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归
纳总结,画图、识图、据图作答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妙的欲望。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1、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2、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的区别与
联系。
3、形成性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虽然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却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从而,在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直观性教学,教师的适时引导及鼓励便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导式”教学法。激趣激思、导创导学贯穿教学始终。
2、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3、将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通过有声有色的录象资料以及精美的课件,增加趣味性,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
教 学 方 法2、4个探究学习篮 3、心脏结构的课件
4、血液循环的课件和录象
5、心脏各结构的名称头饰
6、表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牌子
教学准备1、新鲜的猪心脏8个探 究 学 习 篮教学环节(第1课时)2、提出问题。3、探究心脏的结构,讨论心脏的功能。5、回应问题,完成学习。4、表述交流探究的成果。1、观察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以:“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资料。在小组讨论后,再在课上交流。
环节一:观察交流,导入新课。1、心脏具体在什么地方?有多大?它会随着人的长大而
长大吗?
2、心脏壁由什么构成?它有特殊的作用吗?
3、心脏的壁是一样厚的吗?为什么?
4、心脏有几个腔?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吗?
5、心脏中的血液能来回流动吗?
6、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那它一分钟能跳多少次?
7、心脏一直不停地输送出血液,那它一天到底能输出多
少血液呢?
8、心脏一直不停地跳动,从不休息吗?当它休息的时候,
是不是表示生命结束了呢?
9、体育锻炼对心脏有没有影响?
10、人们常说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与心脏有什么关系?
...... 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整个过程让
学生在探究学习篮里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用具,完
成两个任务:一是参照相关的资料,辨析心脏的各
个结构,并想办法把它们指示出来,也就是贴标签.
二是做灌流实验,观察水流情况并加以记录,探究
瓣膜的作用。环节三:探究心脏的结构,讨论心脏的功能环节四:表述交流探究的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再请每一组的代表到前台来表述成果。2、自主学习3、游戏巩固5、拓展延伸
4、讨论小结 1、复习引入教学环节(第2课时) 教师首先提问: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思考后会很轻松地答出.然后教师顺势引入:心脏收缩可以射出血液,那射出的血液又到哪里去了呢?它会发生变化吗?环节一:复习引入环节二:自主学习学生观看两遍录像,结合图解讲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请同学上台做游戏:
1、找朋友
2、小小旅行家环节三:游戏巩固环节四:讨论小结 请以《红细胞出游记》为题写一篇文章。环节五:拓展延伸教学设计的特色 1、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重视探究过程的设计,真正体现自主学习。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重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