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西藏林芝二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行省制
2.(3分)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3.(3分)如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据此判断这一政治体制是( )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度 D.三省六部制
4.(3分)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 )
A.世袭 B.中央任命 C.恩荫 D.科举选拔
5.(3分)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
A.削弱王国势力 B.强化节度使权力
C.加强君主专制 D.废除丞相制度
6.(3分)[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等是通过( )
A.承荫世袭 B.立功受奖 C.乡人举荐 D.科举考试
7.(3分)有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皇权的进一步强化”。下列对军机处特点的叙述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A.它直接削弱内阁权力,使内阁成为虚设机构
B.它设在宫内,外界干扰少,提高了决策效率
C.它直接听从皇帝指挥,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D.军机大臣权高位重,实际地位等同于宰相
8.(3分)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建立三公九卿制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废丞相,设内阁 D.设立军机处
9.(3分)林则徐在奏折中说:“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其意在说明( )
A.中英战争主要由鸦片引发
B.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
C.国人吸食鸦片者占大多数
D.鸦片战争实质是贸易竞争
10.(3分)陈旭麓评介某场战争时说:“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1.(3分)中国近代史上,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2.(3分)如图所示景观曾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却在近代的一次战争中被焚毁,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3分)“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土地革命
14.(3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其空想性体现在( )
A.产品分配制度 B.发展小农经济
C.土地分配制度 D.实行男女平等
15.(3分)洪仁?谔?教旃?笃谔岢龅拇?凶时局饕迳?实纳缁岣母锓桨甘牵ā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临时约法》
C.《资政新篇》 D.《共同纲领》
16.(3分)晚清官员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
A.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 B.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 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
17.(3分)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丁汝昌率北洋兵舰与日本战于大东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以上史料可以用来研究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3分)如图反映的武装行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 D.甲午战争
19.(3分)标志着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3分)如图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八国联军侵华
二、材料阅读题.(共40分,阅读材料,请考生按要求作答.)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请回答:
根据上图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宋中枢权力体制发生的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2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的片战争。战后,先后荟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履条约》,中法《黄城条约》等一系到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邮地区
1883﹣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56﹣1860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04﹣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占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国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资政新篇》全文除前言外有四部分:“用人察失类”部分,主要讲“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风风类”部分,主要讲通过教化破除愚昧、骄奢等旧的思想习俗,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法法类”部分,集中提出了28条政治经济改革的立法主张,为全文重点。“刑刑类”部分,着重讲刑事立法司法。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请回答:
材料一中“政治纲领”的空想性表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有何作用和局限?材料二中洪仁?蚝樾闳?岢龅氖┱?ㄒ橛泻翁氐悖?
2019-2020学年西藏林芝二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结合所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天子到士,是层层分封,符合图示,故A正确。
郡县制是与分封制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在秦朝开始在全国推行,不合题意,排除B。
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
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不合题意,排除D。
故选:A。
2.【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材料“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可知体现的是宗法制,B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选贤任能制度,A选项排除。
分封制是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C选项排除。
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创,D选项排除。
故选:B。
3.【解答】依据图示可知,反映了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和皇帝制度;地方制度郡县制,由此可知,这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包含在A项中,排除。
故选:A。
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秦朝建立的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故选:B。
5.【解答】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在中央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没涉及地方,排除AB。
宋朝没废除宰相,排除D。
故选:C。
6.【解答】A.从材料中的,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可以看出是一种举荐的制度,而不是世袭制。
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深山立功。
C.材料体现的是乡人托子偕往,而不是乡人的举荐。
D.结合宋朝的史实和中国的文史常识,我们可知孙山是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来获取功名。
故选:D。
7.【解答】军机处的设立与内阁权力的演变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设在宫内,外界干扰少,提高了决策效率”是军机处的特点,有利于皇权强化,故B正确。
军机处只是办事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CD。
故选:B。
8.【解答】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建立,排除A。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B。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排除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可以看出林则徐意在说明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B。
10.【解答】A.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中世纪的武器,政府和社会,对抗的是近代英国的侵略,能够体现材料的特点。
B.甲午战争之前,中国进行的洋务运动,已经有了一些近代西方的武器装备。
C.北伐战争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体。
D.日本全面侵华之前,中国武器已经近代化。
故选:A。
11.【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C是正确的,其他选项都没有这一内容。
故选:C。
12.【解答】A.图片的信息是圆明园被烧毁,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事情,不是第一次。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对人类文明犯下的罪行。
C.甲午战争并没有打到北京,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侵华之前,圆明园已经被损毁过。
故选:B。
13.【解答】A.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打下南京,农民希望获得田地的要求。
B.义和团运动没有打到南京。
C.国民大革命不符合天兵的特点。
D.土地革命没有要打妖怪。也没有打到南京城下。
故选:A。
14.【解答】A.<<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产品分配的原则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为上主,实行的是圣库制度,这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是一种空想,但又体现了农民要求获得劳动产品要求,有一定的反封建性质。
B.太平天国主张将土地分给农民使用,这是合理的,也体现了发展小农经济的要求,并不是空想。
C.土地的分配制度是按农村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可以实施的,并不一定是空想。
D.太平天国并没有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故选:A。
15.【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洪仁?谔?教旃?笃谔岢龅拇?凶时局饕迳?实纳缁岣母锓桨甘恰蹲收?缕?贰?
故选:C。
16.【解答】A.材料没有体现出太平天国改变了科举考试的传统。
B.材料并不是强调太平天国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可以看出当时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不光是知识分子还有很多其他身份的人。
C.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材料体现不出来。
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开科考试对身份的要求非常宽松。社会上几乎大多数人都可以参加。体现了一种社会平等的理念。
故选:D。
17.【解答】依据材料“1894年”、“丁汝昌”、“日本”、“大东沟,失致远、经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故C项正确。
A项是1840年英国的发动的,排除。
B项是1856年英法发动的,排除。
D项是1900年由八国发动的,排除。
故选:C。
18.【解答】依据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是农民起义,排除CD。
由衣服和旗帜上的口号可以判断出是义和团运动,故B正确,排除A。
故选:B。
19.【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签订的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D。
20.【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反映的是八个外国人乘船撬开龙的大嘴,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英、法、美、德、意、日等八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A项是英国一国发动的,不符合图示,应排除。
B项是日本一国发动的,不符合图示,应排除。
C项是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不符合图示,应排除。
故选:D。
二、材料阅读题.(共40分,阅读材料,请考生按要求作答.)
21.【解答】变化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经历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和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度。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反映出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故答案为:
变化: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外朝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
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22.【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两个阶段来分析特点,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的特点是列强相互勾结,以武力为主要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特点是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列强间相互争夺与勾结。
(2)本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列强入侵有积极和消极影响,即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促使中国人民学习西方,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掀起一系列反抗运动。
故答案为:
(1)特点: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列强相互勾结,以武力为主要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列强间相互争夺与勾结。
(2)影响: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促使中国人民学习西方,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掀起一系列反抗运动。
23.【解答】材料反应的是太平天国的纲领内容。其中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要求平均分配土地,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国库,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这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了空想性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结合书本知识来说就可以。《资政新篇》的主要特点包括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学习的有资本主义色彩。
故答案为:
空想性表现:要求平均分配土地,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国库,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这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言之成理即可)
作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代表了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局限性:不是先进的阶级,缺乏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特点: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学习,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