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发现老房子的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发现老房子的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5 11:3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发现老房子的美
  教材分析:
  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升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
  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理解民居的多样性。
  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
  教学准备
  相关民居的光碟、图片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视觉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们了解家乡的老房子吗?你觉得家乡的老房子漂亮吗?它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
  二、欣赏课件
  1、设问、激趣
  对比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南北民居,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察、感受
  观赏相关民居的图片或*,引导学生对民居实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相关民居的种种疑问,教师酌情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要问题,如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选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各小组可负责某一问题的探究,由组长安排组员先实行自主学习,然后组织组员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写出学习报告。综合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后,就能对各种民居建筑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解和理解。
  四、学生描述、欣赏、表现
  理解家乡老房子在建造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用恰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典型的民居实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以绘画形式加以表现。
  五、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家乡的古老民居,翻阅相关的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绘画、雕塑和邮票上的作品。信息课能够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第2课时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理解老房子的艺术价值,发现老房子的美感。(认知目标)
  2、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的美,在实践中提升表现力。(技能目标)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发现老房子的美感和领悟老房子的独特艺术价值是本课的重点。用合适的泥塑方法再现老房子的美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理念:
  1、学生有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积累了一定的视觉经验和审美经验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
  2、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就是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教学准备:
  课件,泥塑材料、工具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老房子的美。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老房子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小组讨论:老房子美在哪里?
  二、欣赏研究表现技法。
  1、教师出示《绿釉陶楼》图片,实行简单介绍。
  2、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方法。
  三、引导表现老房子的美。
  1、教师实行适当示范:用简单的泥塑方法表现老房子的局部。
  2、课件展示老房子局部的图片启发学生。
  四、学生用泥塑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的美。
  五、学生实行学习活动的评价。
  六、提示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