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重难点复习 尖子生培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重难点复习 尖子生培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5 09: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重难点复习
1.根据电解水的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源的两端标上“+”“-”极,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 C __________
(2)在此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一端的试管内生成 的气体可以 ,是 ;另一端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可以 。
(3)生成的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其中体积较大的是 。
/
【答案】(1)试管、水槽(2)燃烧、氢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2∶1、氢气
2.如图所示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A、B、C、D,分别静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以下说法正确是( A )
A.A球所受浮力最小 B.B球所受浮力最小 C.C球所受浮力最小 D.D球所受浮力最小
/
3.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子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 C )
A.F1=F2,T1=T2 B.F1>F2,T1<T2 C.F1=F2,T1>T2 D.F1<F2,T1>T2
/
4.如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则在注水过程中,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C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增大,后不变 C.先不变,后增大 D.一直增大
/
5.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B )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
6.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如图是一瓶喝剩下的汽水,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振荡一下,一些气泡就会离开瓶壁,上浮,最后露出水面消失。下列说法中有科学道理的是( D )
A.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引起的
B.振荡前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C.瓶壁上气泡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的重力,所以没有上浮
D.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的浮力也逐渐变大
7.八年级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要对 20g 纯度约为 90%的粗盐进行初步提纯(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以下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精盐质量偏低的是( A )
①量取 40mL 水溶解粗盐; ②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③蒸发结束转移精盐时,精盐有撒漏;
④称量精盐时,左盘放了砝码,右盘放了精盐,而后移动游码至平衡.
A.①③ B. ① C. ②④ D .②③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9.氯化钾和硝酸钾晶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
氯化钾
27.6
31.7
34.0
37.0
40.0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
(1)图1中能表示氯化钾溶解度曲线的是 b (填“a”或“b”).
(2)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20℃~30℃ 之间;
(3)40℃时,50g氯化钾放入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28.6% ;
(4)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BC )
A.氢氧化钠固体 B.冰块 C.硝酸铵 D.浓硫酸.
10.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
11.如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
(1)上述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E 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需要氯化钠为 _____g。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左盘上加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药匙取出部分食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D 操作中应选用 50 毫升 (10 毫升、50 毫升、100 毫升)的量筒。
(3)下列实验操作中会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BD 。
A.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左右盘放错 B.溶解食盐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加水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水的操作中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
12.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__平衡_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封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的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到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它是否能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
【分析】(1)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_ 重心 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2)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 高 (选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其实,上述实验现象还需要用杠杆、能的转化等知识来解释,有待于继续研究……
13、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如图乙所示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像,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圆柱体的重力。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4)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及压力
/
【答案】12N 8N 1.5x103kg/m3 400pa 8N
14.有一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0.8m2, 高5m,密度0.7×103kg/m3。(g=10N/kg)
(1)未向水池内注水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多大?
(2)向水池内缓慢注水,在水位到达1m时圆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分别为多大?
(3)当向水池内注水深度达到4m时,圆木受到的浮力又为多大?
/
【答案】(1)圆木的体积:V=0.8m2×5m=4m3 ,圆木质量m=ρ木V=0.7×103kg/m3×4m3=2.8×103kg,
圆木重力:G=mg=2.8×103kg×10N/kg=2.8×104N,
未向水池内注水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力:F=G=2.8×104N,圆木对池底的压强:p=3.5×104Pa;
(2)水位达到1m时,V排1=0.8m2×1m=0.8m3 ,
圆木受到的浮力:F浮1=ρ水V排g=1×103kg/m3×0.8m3×10N/kg=8×103N,
圆木对池底的压力:F压=G﹣F浮=2.8×104N﹣8×103N=2×104N;
(3)当圆木对池底的压力为0时,F浮2=G=2.8×104N,
即F浮2=ρ水V排2g=1×103kg/m3×0.8m2×h2×10N/kg=2.8×104N,
解得水深h2=3.5m,当水位达到4m时,圆木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
圆木受到的浮力:F浮3=G=2.8×104N.
15.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某同学的发明作品《浮力秤》参加了展评。该作品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l0厘米2,总长为20厘米,盘中不放物体时,小筒浸入水中的长度为8厘米,问:
(1)小筒和秤盘的总重力是多少牛?
(2)该秤能称出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千克?
(3)该同学把秤的读数均匀地刻在小筒上,为什么刻度是均匀的?(g取10牛/千克)
/
(1)由阿基米德原理知,小筒和秤盘所受的浮力为:/,
由物体漂浮条件有,小筒和秤盘的总重力:/;
(2)该秤所受的最大浮力:/,
∴该秤能秤出物体的最大重力:/,
∴该秤能秤出物体的最大质量:/;
(3)设秤盘上物体的质量为m,此时小筒浸入水中深度为h,则此时所受浮力/,
∴秤盘上物体的质量:/,
∵/、/、/是定值,∴h跟m成正比,∴秤的刻度是均匀的。
16.有这样一道例题: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已知:l0%的稀硫酸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小华和小瑛都解出了正确答案:浓硫酸的体积为59.3毫升。
(1)请你替他们把解答的过程写出来。?
(2)接着老师又叫同学们求加水的体积。
??? 小华的解法:V加水=V稀-V浓=l000毫升-59.3毫升=940.7毫升
小瑛的解法:m加水=m稀-m浓=1000毫升×1.07克/厘米3—59.3毫升×1.84克/厘米3=960.89克
??? V加水=/=960.89毫升
你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解法正确,另一位同学的解法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浓溶液的质量X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X稀溶液的质量分数
m(浓)*?(浓)=m(稀)*?(稀)∴1.84g/ml*V(浓)*98% = 1.07g/ml*1000ml*10%∴V(浓)≈59.34ml 答: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59.34ml。
(2)小瑛????? 由于分子之间有空隙,V稀≠V浓+V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