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检测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
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
2.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B. 塑料是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
C. 玻璃是一种纯净物 D. 不锈钢是一种金属材料
3.“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配制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H2O B. (NH4)2 SO4 C.KH2PO4 D.Ca(NO3)2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
A. 冰和干冰 B. 银和水银 C. 烧碱和纯碱 D. 水和双氧水
6.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以下做法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是( )
A.加快海底可燃冰开发﹣﹣避免二氧化碳排放
B.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有效防治酸雨
C.鼓励回收各种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质污染
7..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O2 B.Zn→ZnSO4 C.CuO→CuCl2 D.KOH→KCl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 B.测溶液的pH
C.稀释浓硫酸 D.熄灭酒精灯
9.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氢气 C.氯化氢 D.氨气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O2(H2O)﹣用生石灰 B. NaCl(KNO3)﹣降温结晶
C. 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 D. 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
1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3Fe+2O2Fe3O4
B.H2CO3=H2O+CO2↑
C.Mg(OH)2+2HNO3=Mg(NO3)2+2H2O
D.2C2H2+5O22H2O+4CO2
12.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氧化铜粉末 B.硝酸钡溶液 C.氯化钾溶液 D.细铁丝
13.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中含O3分子
B.过氧乙酸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
C.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式 俗名 物质的分类
A Na2CO3 烧碱 盐
B Hg 水银 单质
C CaO 熟石灰 氧化物
D NaOH 纯碱 碱
15.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
A.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往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往CaCl2溶液加入Na2CO3溶液
D.等温条件下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16.金属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 D.上述3个反应中涉及2种单质
17..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和锌 B.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Cu2+ D.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u2+
18.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D.将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可析出30g a物质
19.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图中涉及到置换、化合、复分解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C.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有③④⑤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
20.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MgC12+2NaOH=2NaCl+Mg(OH)2↓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3分)
21.(4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因为钨 (写一条物理性质),可制作白炽灯泡的灯丝;
(2)“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 ;
(3)根据干冰升华可吸收大量热,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 ;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的区别是 ;
22.(5分)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
OH﹣ CO32﹣
Na+ 溶 溶
Ca2+ 微 不
Mg2+ 不 微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1)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
[反思与评价]
(4)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你设计的实验是 。(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23.(4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实验结果有图1、图2两种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是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②写出一个产生滤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2是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可能含有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5分)实验室要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发生装置应选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⑵若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a或b)。
⑶若要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C装置中应盛放的物质是 。
⑷D装置通常用 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25. (7分)小娟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娟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猜 想】①该溶液没有变质;
②该溶液全部变质;
③该溶液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小娟和同学们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问题讨论】
(1)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由此现象可得出:猜想 (填序号)错误。
(2)结合操作Ⅰ和Ⅱ,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 (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 ,则猜想③正确。
【拓展应用】
(1)小娟和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
(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 (填“BaCl2”或“Ba(OH)2”) 溶液除去。并写出除杂质碳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6.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求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化学答案
一、选择BCCAD ACABB CCBBB DDDAC
二、填空
21、(1)熔点高 (2)不断运动 (3)人工降雨 (4)含碳量不同
22、(1)过滤、漏斗 (2)MgC12+2NaOH=2NaCl+Mg(OH)2↓
(3)CaCO3 (4)第五步蒸发前先向溶液中加稀盐酸至PH=7
23、(1)①Zn2+ 、 Fe2+、、Cu2+、Ag+ ② Zn + 2AgNO3 = Zn (NO3)2 + 2Ag
(2)①Fe、Cu、Ag ② Fe (NO3)2
三、实验探究
24、(1)B (2) a (3)浓硫酸
(4)饱和NaHCO3溶液 、NaHCO3 + HCl = Na Cl +H2O+ CO2↑
25、(1)Na2 CO3 + BaC12 = Ba CO3↓ + 2Na Cl 、①
(2)②、溶液变红 (1)密封保存
(2)Ba(OH)2 、Ba(OH)2 + Na2 CO3= Ba CO3↓ + 2Na OH
四、计算
26、(1)4.4
(2)53%
溶解度/g
0 t1 t2 t3温度/℃
a
b
c
P
50
20
锌粉和铁粉
滤渣
eq \o(———→,\s\up8(充分反应),\s\do5(过滤))
AgNO3和Cu(NO3)2
混合溶液
滤液
eq \o(——→,\s\up7(加入),\s\do5(稀盐酸)) eq \x(\a\ac(白色,沉淀))
锌粉和铁粉
滤渣
eq \o(———→,\s\up8(充分反应),\s\do5(过滤))
AgNO3和Cu(NO3)2
混合溶液
滤液
eq \o(——→,\s\up7(加入),\s\do5(稀盐酸)) eq \x(\a\ac(产生无,色气体))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