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课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认识君主专制加强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太祖与奏章(2005上海试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
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
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
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⑵ 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问题: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
制度作了哪些改革?
⑶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废丞相,权分六部;
殿 阁 大 学 士
利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了制约;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4.设内阁
1、创立原因:
2、内阁形成与发展
(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 (标志)
(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3)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日益提高。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O
X(时期)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内阁首辅)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内侍机构,不能统帅百官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皇权
说明: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丞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丞相制 内阁制
相似点
不
同
点 地位
职权
对皇权作用
(2)、从图片可以获取这一机构的什么信息?
只有几间入值房舍,内部陈舍简陋,机构简单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朝代设立的哪一机构?
清代的军机处
雍正
军机处
a. 设置时间、直接原因、政务范围
b.特点:简、精、速、密
c.职能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隆宗门内军机处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二、设军机处
1、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思路:联系军机处职责来思考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2、清朝除设军机处之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
实行密折制;制定法规章程
君权与相权之争
1、发展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实行中(内)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
(4)明 代:
2、历朝限制相权的主要措施: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设军机处;密折制
(5)清 代:
(1)汉武帝:
(2)唐 代:
(3)宋 代:
探讨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积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
(2)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
1.重视处理好民族关系(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 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 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设理藩院:
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
(3)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探 究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和特点,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部分内容。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实行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集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于一身。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也就听命于皇帝一人,因此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内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
郡国并行制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一省二院
行省制
设立军机处、密折制
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发展趋势
形
成
发展
顶峰
衰落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
朝代 中 央 地 方
夏商周
秦朝
两汉
隋唐 道、州、县
宋 路、州、县
元
明 行省制
清 行省制
影响具有双重性:
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③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④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据此回答1—6题:
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
A.朱元璋 B.明神宗 C.明成祖 D.雍正帝
2、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神宗
3、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同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因为
A、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善
C、中央机构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4、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
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B.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
C.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主管边疆地区的军政机构
5、中国历史上的帝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A.公元前3世纪至l9世纪末 B.公元前4世纪至2O世纪初期
C.公元前4世纪至19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至2O世纪初期
6、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将权力分给
A.中书省 B.六部 C.殿阁大学士 D.内阁
7、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说正确的是
A.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又“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自专权,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变成内阁下属机构
D.内阁设置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8、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B.皇太极在位期间
C.康熙帝亲政时期 D.雍正帝在位时期
9、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
A.作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10、土司制度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2、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13、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解决哪些矛盾?皇权总体呈现的演变趋势怎样?
(2)以唐、北宋、明朝为例说明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
(3)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标志?
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解决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皇权演变的轨迹和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唐朝设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
力。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
责,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