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2 熔化和凝固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
2.物质从_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要______热,凝固要______热。
3.固态物质分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晶体在熔化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液体凝固时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_。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态变化
固
液
固
吸
放
晶体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吸
保持不变
放
保持不变
吸
不断升高
相同的
液
1.(8分)如下图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______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______态的水,如右下图所示的冰和雪是______态的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_。
气
液
固
物态变化
2.(4分)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太阳使积雪熔化
B.把白糖加入水后溶化成糖水
C.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油
D.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3.(4分)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先凝固,后熔化
C.凝固 D.先熔化,后凝固
B
D
4.(4分)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5.(4分)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它还说明冰是一种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凝固
B
晶体
熔化
6.(4分)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_______(填“A”或“B”)是晶体的熔化图象,其熔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7.(12分)下面是研究海波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48
3
(1)在图甲中作出海波的熔化图象;
(2)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______℃,海波熔化用了______min;
(3)从计时开始,经过5 min,海波的温度是______℃,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
48
固液共存态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6 40 44 48 48 48 48 52 56 60
(4)此实验是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的,把盛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使海波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使海波受热均匀
慢
8.下列现象不属于凝固的是( )
A.夏天吃冰棒解热
B.制作蜡像
C.冬天早晨起来装满水的玻璃瓶被胀破
D.用钢水浇铸钢轨
9.萘的熔点为80.5 ℃,则80.5 ℃的萘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A
D
10.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A
C
11.在0 ℃的环境中,把一块0 ℃的冰投入到0 ℃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C
12.北方的冬天,下过大雪后,常用装满盐水的洒水车,给主要马路喷洒盐水,使雪熔化,这是因为( )
A.盐水是热的,把雪熔化了
B.盐水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C.盐水升高了水的熔点
D.盐水吸收太阳的热量多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一点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B
14.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如图所示),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_______成______,在______过程中,水会________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______,可以避免_______蔬菜。
15.利用冰________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_______(填“上”或“下”)面。
凝固
冰
凝固
放出
低
冻坏
熔化
上
16.小明通过观察发现: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他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他决定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而缓慢地熔化,他把碎冰和碎蜡分别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是___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_。
(3)通过探究实验,根据固体熔化时温度______________,把它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冰
吸收热量
是否保持不变
(4)这时小明又猜想: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
他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100 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并用表测出它们熔化时所用的时间,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不同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物质 熔化时间/min
冰 12
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