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5 11:2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饮酒赋诗, 自古是文人的一大乐事。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学习方案1、知人论世??
2、课文赏析 3、提问巩固4、总结全文分四步!知人论世
李白(701-762)字 号 。
李白是 著名 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 ”之称。
李白和 合称“ ”,风格豪放飘逸。 太白青莲居士 唐
浪漫 诗仙 杜甫 李杜作者简介朝创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李白"酒隐安陆"初期所作,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

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兄弟来往,写给从弟幼成、令问的诗文现存有四、五篇。序文中所说的从弟应该就是幼成、令问等李白的叔伯兄弟。此文应是作者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堂弟时所作。既然是一篇序文,当然要交待:
什么时间?
什么事件?
什么人物?
什么地点?春夜 桃花园 作者与从弟 宴饮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解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指堂房亲属
文章篇幅短小,作者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在题目中一起交待。
这样安排,重点突出,结构紧凑,为在文章中写作序原因留下了空间。?题目这样写的好处 书序 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赠序 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 古人在宴集时,常常地一起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了解“序”这一文体本文属于宴集序。逆旅 nì 秉烛 bǐng
琼筵 yán 羽觞 shāng齐读课文,熟记读音课文赏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逆旅:旅舍。逆,迎 行人 有以:有原因。 烟景:风景 大块:大自然。假:借,助。
指兄弟聚会之乐。 序:通"叙"。译文:大地像万物的旅舍,时间像百代的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一场梦,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在夜间持着蜡烛游玩,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吸引我,大自然把锦绣风光提供给我,相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的天伦之乐。 文章: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景象。比喻拟人对偶判断拟人对偶人生有限欢乐有限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群季:诸弟。 美好的宴席。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译文:弟弟们人品俊秀,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大家吟咏诗歌,很惭愧唯独我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欣赏兴致正盛,高谈阔论又转向清雅。摆开豪华的筵席来坐赏名花,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判断句 自谦 诗歌动词,作诗 生动地用“飞”表现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浮生若梦:《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穷诘。文中引用的典故秉烛夜游:出自曹丕《与吴质书》:“古人思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大意是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文中引用的典故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深为族兄谢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乐。
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文中引用的典故 金谷酒数:晋代石崇,富甲天下,生活极度奢侈。筑金谷园。他常在金谷园宴请宾客。规定不能赋诗者罚酒三斗。 文中引用的典故词类活用 (5)高谈转清(动词作名词,诗歌)
(2)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3)古人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飞羽觞而醉月(飞,使动用法,使……飞动)
(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形容词作名词,清新的话题)
(5)如诗不成(名词作动词,写诗)
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文中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一阵温暖,眼前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将审美客体拟人化。“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探究  是否表现了一种消极思想?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作者一上来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珍惜生命,及时行乐,而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
下文中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从而也引出夜宴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
可见开头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这也反映了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及时行
乐天伦之乐酣饮赋诗之乐美景之乐全文感情基调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阳春烟景,大块文章。美好的氛围,醉人的环境。相会于桃花园“序天伦之乐事”,享天伦之乐。“高谈转清”,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提问环节!!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语借用《庄子·刻意》中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无限,今晚要尽情享乐。
2、从“浮生若梦”到“秉烛夜谈”,表达的是及时行乐,在宴会上尽情欢乐的思想感情。
判断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是否正确人生欢乐的日子又能有多少呢?人生是有限的, 欢乐也是有限的。热爱生活,珍惜时间。3.全文虽然写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又畅叙天伦之乐,但读起来感到低沉,充满消极的思想。
4.“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成为了万口传诵的名句, 一方面体现了春景的特色,另一方面将审美的主体拟人化,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虽发出感叹,却没有进一步抒发悲观情绪。下文的“欢”字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运用了典故。出处有二。你觉得李白这里取的是哪一个出处的意思更恰当?
A、《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B、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B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将什么比作什么?将“天地”比作“旅舍”,将“光阴”比作“行人”。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既然光阴转瞬即逝,人生莫测,要爱惜时间。那么古人又是怎么珍视生命,及时行乐的呢?在下一句中,“古人秉烛夜游”。在夜间持着蜡烛游乐。白天可以“宴”,为何作者和从弟要“夜宴”?1.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欢乐时光又有多少呢?今夜正乐,当然应宴饮作诗,以恣欢乐了。
2. 古人秉烛, 我辈夜宴。借古人之行为说自己之行为。古人夜宴是有原因的,那么自己夜宴也是有原因的。不直接说自己,而说古人,着实巧妙。
3. 美景在前,不容辜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美如画,春光暖人心,春宵一刻值千金,作者岂能虚度?
4. 共享天伦,机会难得。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为人生一大乐事。再加上“群季俊秀”,那就更要一展才华,不传千古,也能聊以自慰了。恰当的时间,美好的情境,欢乐的气氛,怎不生感慨,发诗情? 总结全文◆用典——◆多用整句——1、浮生若梦 2、皆为惠连 独惭康乐 3、罚依金谷酒数
典雅恰切音韵节奏美◆语言凝练写作特色艺术表现手法1、运用典故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3、运用对偶,语言凝练
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到哪些乐事?
四美聚乐事一: 与群季相聚咏歌乐事二:欣赏美景,高谈阔论 乐事三: 痛饮狂欢 乐事四:相约赋诗、罚酒会桃花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夜游之因夜宴之乐议论记叙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文章结构
ヾ(▔▽▔)Bye~Bye~
再 见!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