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地区生物科生物资料专题变异与人类遗传病[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年北京地区生物科生物资料专题变异与人类遗传病[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10-28 14: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变异与人类遗传病 (负责:周铭霞)
一.单选题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2.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18+XY B.18+XX C.18+XX或YY D.18+XX或XY
3.右图是某二倍体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的基因型必为AaBB
B.该细胞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
C.该植株不能产生Ab型的配子
D.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4.为Aa的西瓜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植株,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可能有的种类和比例是(   )
A.2种,1:1 B.3种,1:2:1 C.4种,1:1:1:1 D.3种,1:4:1
5.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方法培育成单倍体植株,这一成果利用了细胞的(   )
A.遗传性 B.全能性 C.变异性 D.适应性
6.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7、变异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硝化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
A 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8、对染色体组的下列表述和实例中不正确的是( )
A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
B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C 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D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9、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 环境的影响
10. 正常的男性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XY,则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 )
A、45+XX B、44+XXY C、45+XY D、44+XX
11、人类的遗传病中,当父亲是某病患者时,无论母亲是否有病,他们子女中的女孩全部患此病,这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 )
A.Ⅹ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显性遗 D.Ⅹ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2、遗传咨询的内容不包括( )
A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B 向社会公布咨询对象的遗传病类型
C推算后代再发风险 D 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
13、抗维生素D佝瘘病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患者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14、某成年男子是一种致病基因携带者,他下列哪种细胞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
A神经细胞 B心肌细胞 C精原细胞 D精细胞
15.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别也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有杂合体的基因型XY,雌性体细胞中有纯合体的基因型XX。
③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人色盲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
⑥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二.多选题
1.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有( )
A.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其数量比接近1:1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胚乳基因型为Aa或aa
D.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3.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二倍体植物为亲本,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aaBBbb的植株,可能的途径有
A.F1不断自交 B.以秋水仙素处理F1
C.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D.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
4.如果多个供体细胞来自同一头牛,培育的这些牛在性状上也不完全相同,分析其原因,下列那些叙述是正确的:
性状变异可由环境引起 B.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
C . 受体细胞的细胞质之间也不同 D.细胞核基因发生了重组
三.简答题
1.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有两种不同的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1)杂交育种法培育出无芒抗病能稳定遗传的步骤是:
①过程a叫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b叫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c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1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矮秆、抗锈病中所需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整个育种过程至少需要_______年时间。
(2)单倍体育种法培育无芒抗病类型步骤是:
①过程d叫____________________,e是指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f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g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育种过程只需_______年时间。
(3)对比上述两种育种方法,给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B 6.C 7.B 8.C 9.B 10.A 11.A 12.B 13.D 14.D 15.C
16.D 17.BD 18.ABCD 19.BD 20.ABC
21. (1)①杂交 自交  ②选出F2中无芒抗病类型,连续自交,逐代去掉无芒不抗病类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  ③AaBb 有芒抗病 aaBB  (2)①杂交 减数分裂  ②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2 (3)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的缩短育种年限
22. (7分)减数第一次间 (2)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3)基因重组 1/8 (4)基因频率的改变
a
B
A
B
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  F1  F2  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
a
b
c
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  F1  dT配子  dT幼苗  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
d
e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