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 22 手指 课件+配套教案+音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统编版】 22 手指 课件+配套教案+音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6 16:37:50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1课时
第2课时
猜谜语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
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_________
手指
第1课时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地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手指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____
______________;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各有
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所长,各有所短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就根根
有用,根根有力量
大拇指 按弦 揿电铃 搔痒 窈窕 秽物 轧伤 拧螺丝 纽扣 周仓 附庸 爱憎
xián
qìn
sāo
yǎo tiǎo
huì

nǐnɡ
niǔ
cānɡ
yōnɡ
zēnɡ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
姿态、性格、长处、短处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
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朗读第2自然段, 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
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对于“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
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十分有趣。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
探究大拇指的性格。
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
肯吃苦,但不贪功,默默奉献。
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
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说说大拇指有什么作用。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排比句。
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这段话中哪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
相帮、死力、拼命、用劲。
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
我们从姿态、性格和作用三个方面了解了大拇指。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拇指,语言十分幽默和风趣,读的时候能让你联想到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最后写作用。
大拇指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手指 姿态 性格 作用
大拇指
形状不美、身体矮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默默奉献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手指 姿态 性格 作用
食指
不窈窕、曲线强硬
机敏、善于合作
工作复杂、干活以他为主:推动笔杆,试探危险或冒险,接触秽物、毒物、烈物,消受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打电话、扳机枪、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
手指 姿态 性格 作用
中指
相貌堂皇、身体最高、
曲线优美
养尊处优、做事不出力
略为扶衬大拇指和食指
手指 姿态 性格 作用
无名指
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能力薄弱
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掏掏耳朵、抹抹鼻涕,按压丝竹管弦,作兰花指,附庸其他手指
启发: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根据填好的表格,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作用,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第2课时
丰子恺(1898—1975)中国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浙江桐乡人。其漫画作品造型简括,画风朴实,有《丰子恺漫画》。擅散文和诗词,文笔隽永清朗,语淡意深,有《缘缘堂随笔》等。
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
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边看自己填写的表格边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
感受风趣的语言。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猜一猜这段话描写的是哪根手指。
中指。
这段话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食指分别比作关平、周仓。
关平和周仓是我们阅读过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人,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运用这种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谁能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一下无名指和小指?
谁能演示一下兰花指的动作?
谁能用风趣的语言,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
积累风趣的语言
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
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
仿写要求:
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指导仿写
我们也学着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写五官。仿写鼻子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
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
仿写眼睛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
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全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
写课后小练笔。
边思考边仿写。
边读边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小练笔。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也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大拇指肯吃苦、默默奉献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清洁工、老师、妈妈……
食指机敏、敢于探险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警察叔叔、宇航员、飞行员、探险家……
中指养尊处优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我自己、富豪……
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的特点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婴儿、小学生……
领悟文章的道理
作者运用风趣的语言将五根手指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现在请你们按正确的姿势握住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抬起大拇指……有什么感觉?再抬起食指、中指……
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团结就是力量。
推荐阅读
《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这两本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丰子恺漫画的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还要注意在学习上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
手指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形状不美 吃苦耐劳
直直落落 不怕牺牲
相貌堂皇 略为扶衬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五根手指各千秋
团结一心力量大
总述——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结——
合为拳头力量大
分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手指
教学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猜器官)
指名学生猜谜底。(手指)
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手指)
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吧。
【设计意图】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指名学生读)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 ;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
预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板块三 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1.学法指导。
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2.品读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1)指名学生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长处、短处)
(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
(4)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教师小结: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④大家注意一下“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十分有趣。)
⑤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⑥教师小结: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类似的句子。
(2)探究大拇指的性格。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③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肯吃苦,但不贪功,默默奉献)
④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③说说大拇指有什么作用。(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④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句)
⑤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这段话中哪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相帮、死力、拼命、用劲)
⑥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4.教师小结:我们从姿态、性格和作用三个方面了解了大拇指。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拇指,语言十分幽默和风趣,读的时候能让你联想到实际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品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板块四 借助表格,学生自学
1.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最后写作用。)
2.大拇指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件出示:
手指 姿态 性格 作用 启发
大拇指 形状不美、身体矮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默默奉献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4.集体反馈,深入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各小组代表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老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交流,老师随机点击,补充课件上表格的内容)
5.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
根据填好的表格,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说)
6.教师小结: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作用,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本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进而受到启发。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2.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
1.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很风趣,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丰子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介绍手指。
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幽默、风趣,那是智慧的闪现。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3.第一次介绍手指。
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同桌之间互相介绍)
4.第二次介绍手指。
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边看自己填写的表格边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小组内互相介绍)
5.第三次介绍手指。
全班交流汇报。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这样介绍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集体反馈成果)
6.感受风趣的语言。
课件出示: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1)猜一猜这段话描写的是哪根手指。(中指)
(2)这段话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食指分别比作关平、周仓。)
(3)教师小结:关平和周仓是我们阅读过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人,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运用这种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7.用风趣的语言介绍无名指和小指。
(1)谁能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一下无名指和小指?(指名学生介绍—学生评价)
(2)请班上一名学舞蹈的女生演示兰花指的动作。
8.第四次介绍手指。
谁能用风趣的语言,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指名学生上台介绍)
9.积累风趣的语言。
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
10.教师小结: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手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风趣的语言。
板块二 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仿写。
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出示人的五官图) 〖KH-+3mmD〗〖=KJ(〗〖JZ〗〖XC嘴巴.TIF〗〖=〗
2.提出仿写要求。
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指导仿写方法。
(1)我们也学着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写五官。仿写鼻子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
课件出示:
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
(2)请仿写鼻子的同学接着往下写。
(3)仿写眼睛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
课件出示:
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全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
(4)请仿写眼睛的同学接着往下写。
4.学生写课后小练笔。
(1)学生边思考边仿写。(学生自由仿写)
(2)学生边读边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小练笔。
5.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也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范例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此环节意在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板块三 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1.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1)大拇指肯吃苦、默默奉献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清洁工、老师、妈妈……)
(2)食指机敏、敢于探险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警察叔叔、宇航员、飞行员、探险家……)
(3)中指养尊处优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我自己、富豪……)
(4)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的特点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婴儿、小学生……)
2.领悟文章的道理。
(1)作者运用风趣的语言将五根手指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现在请你们按正确的姿势握住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抬起大拇指……有什么感觉?再抬起食指、中指……
(2)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学生说)用丰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团结就是力量)
3.教师小结:五根手指各有长处,各有短处,但他们团结起来,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如果我们团结起来,那就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这就是丰子恺先生通过普通的手指所阐明的人生哲理!让我们牢记它吧,再齐读一遍——(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推荐阅读。
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十分有趣的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这两本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丰子恺漫画的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
5.教师总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还要注意在学习上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推荐阅读《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感受丰子恺漫画的幽默,为本单元习作打好基础,并引导学生感受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文的教学可按照“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上。通过介绍手指,既让学生了解了手指的特点,又感受到作者风趣的语言,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课后小练笔,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
2.分析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这段话中,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它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时它“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画出描写大拇指形状和体现其“吃苦”的句子,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姿态、性格、作用,利用填表格的形式鼓励学生自学,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