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年
级
二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下册Unit
4
Time
相关领域
综合复习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Time——Tell
the
time,
plan
your
life!
1.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Time为话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横向来看,词汇、句型版块突出了“认识时间,活动交往”的功能;主题图与小故事版块还彰显了“规划安排,珍惜时间”的意义;整体概念上包含“认读钟表,估算时间”的数学知识,主要问题场景则与同学期数学相应章节一致——上学时间的安排。
纵向来看,本单元处于二年级下册教材的中间位置,从话题内容上与Unit
1
playtime及Unit
5
My
Day相呼应,既复现了第一单元的语言内容,又铺垫了下一单元的话题主线;从主题意义上,侧重于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与第三、五、六单元逻辑贯通,都有助于学生构建有序的世界。
因此,教师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以上联系,将主题定位为认识时间,规划时间;并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版块调整、知识融合及拓展——将Lesson
3
的版块A融入第二课时,侧重时间认识和语言表达;将Story
time作为第三课时,在语言整体感知及综合运用中,侧重渗透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将Lesson
3版块B作为第四课时,进行自然拼读学习和计时器体验活动;最后,在本课借助Review&
Rewards版块,引入一个相同主题的英语数学绘本,在综合复习与拓展中发展学生规划时间、自我管理的能力素养。
2.
学习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外语特色学校二年级学生。
语言能力方面:英语基础较好,对1-60的英文单词相对比较熟练,尤其经过系统的语音拼读学习,对语音、词形敏感,听说反应积极,认读、阅读能力相对较为突出。但对于thirteen/
thirty之类表示“十几”和“几十”的词仍易混淆。
认知理解方面:能够熟练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整时”和“半时”的数学知识,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11:50,11:12这样的时间表达,尤其认识表盘时间、达到《海淀区学业标准(英语)》提出的“准确读出钟表上的时间”,还存在一定困难。
学习心理及经验方面:首先,本班学生保持积极的英语学习兴趣,乐于英语表达及同伴合作;第二,作为寄宿制学生,他们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年龄小,其时间观念、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的能力尤其需要重视、培养;第三,低年级学生活跃、好奇、喜欢实践体验,可以在体验中对“时间”有更具体的感知,但根据调查,学生大部分还不太了解中国传统计时器,没有去过北京钟鼓楼,因此本单元设计中加入了计时器的拓展知识。
3.
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会认读有关时间的单词:eleven,
twelve,
twenty,
thirty,
forty,
fifty,
thirteen,
fourteen和fifteen.能借由“比较”思维找到数字单词间的联系和规律,并能类推到百以内数字单词。
2.
能用What
time
is
it
It’s
…询问、交流时间。
3.
能用It’s…time.
Let’s
…!
谈论时间及活动安排,并能初步在恰当情境中运用。
4.
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字母Mm,
Nn,
Oo,
Pp,
能在单词中辨别其音素,并能在拼读练习中感知“一分钟”的时间概念。
5.
能结合故事情境及讨论分享,体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6.
能在实际体验中观察、操作计时器,了解中国古代计时器,拓展视野,提高国家认同感及国际交流能力。
4.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Save
time,
plan
your
life!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探究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形成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分析、判断等活动)和“学习能力”(如自主管理等)。深度学习理念则将以上理论思想细化为具体条件,如学生主动参与;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及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
因此,以不同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自主管理能力;以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思维品质;以真实情境整合学习内容及评价方式的意义联结,是设计本节课的基本理念。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本课以“时间规划”为内容依托,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使学生在帮助故事人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再现“认识时间”的语言知识,在情境及同伴交流总结中发现时间表达的语言规律,深化“珍惜时间”的意识,并拓展到如何进行真实生活规划,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2.
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下册Unit
4
Time人教版《英语》第五课时,是一节复习拓展课。
基础内容分析:本课的重点功能句“What
time
is
it ”
“It’s…”属于“复现知识”,在第一、第二课时逐步呈现完整,在第三课时进行故事情境中的综合运用,并在第四课时实际操作计时器中初步体验运用。本课的学习能力目标——时间规划方面,前四课时已渗透“珍惜时间”的意识。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充分考虑上述两点,进行了版块调整和知识拓展——将本课Review
&
Rewards版块作为复习导入,融合补充数学绘本《Get
up
and
Go!》,拓展“时间段(time
line)”的理解学习,并以“时间长短”作为自主管理、时间规划的依据,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讨论规划,并鼓励进行课后的“钟鼓楼”实践拓展。
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Before
reading部分借助真实的身边环境,真实运用重点功能句“What
time
is
it ”询问时间,及“It’s…”表述时间。借由课文歌谣说唱(chant)部分复习时间数字,并讨论发现语言规律。
While-reading部分是拓展绘本阅读板块,涉及了时刻点、时间段的概念理解,教师设计了不同任务的阅读,感知、讨论
“Sammie’s
problem”(如何安排早晨时间)。第三遍阅读,将同一故事情境中的文本由陈述性故事变换为对话“What
time
is
it ”
“It’s…Let’s…”,再次聚焦单元语言重点,也是下一课时(My
Day)的主题渗透。
After
reading部分借由阅读体验及语言综合运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故事人物Sammie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得出“How
can
the
girl
save
the
time ”的具体策略,并迁移到自己的认知体验中。最后,顺由计时器主题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的“钟鼓楼”实践拓展。
3.
学习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外语特色学校二年级学生。
语言能力方面:英语基础较好,经过系统的语音拼读学习,对语音、词形敏感,听说反应积极,认读、阅读能力相对较为突出。经过前四个课时的学习,能听懂、会说、会认读并基本能够实际运用时间的英文表达,可以用单元功能句型“What
time
is
it ”
“It’s…”进行时间的询问和表达,但对于thirteen/
thirty之类表示“十几”和“几十”的词仍易混淆。
认知理解方面:能够熟练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就“时间”概念而言,“整时”和“半时”的认读基本掌握,分钟的认读及时间段的长短不够熟悉。经过前四课时的学习,基本可以准确认读时间,但速度仍需练习;对于“分针过整点,时针也相应前移”,这一概念已能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易出错。
学习心理及经验方面:首先,本班学生保持积极的英语学习兴趣,乐于英语表达及同伴合作;第二,作为寄宿制学生,他们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年龄小,其时间观念、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的能力尤其需要重视、培养;第三,低年级学生活跃、好奇、喜欢实践体验,可以在体验中对“时间”有更具体的感知,但根据调查,学生大部分还不太了解中国传统计时器,没有去过北京钟鼓楼,因此本单元设计中加入了计时器的拓展知识。
4.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自主讨论探究,借由“比较”思维归纳本单元数字单词间的联系和规律,尤其是“几十”和“十几”的表达,并能类推到百以内数字单词,进而可以表达所有的时间(几点几分)。
2.
能够在故事情境中综合运用功能句型“What
time
is
it ”
“It’s…”,并能够拓展“Let’s…”进行晨间活动的表达。
3.
能结合故事情境及讨论分享,理解“time
line”(时间段)的概念,将“珍惜时间”的认知经验具体化为“如何”节约时间、合理规划,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4.
能在实际体验中观察、操作计时器,了解中国古代计时器,拓展视野,提高国家认同感及国际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通过自主讨论探究,借由“比较”思维找到本单元数字单词间的联系和规律,尤其是“几十”和“十几”的表达,并能类推到百以内数字单词,进而可以表达所有的时间(几点几分)2.
能够在故事情境中综合运用功能句型“What
time
is
it'?"Its.”,并能够拓展Let's..”进行晨间活动的表达。3.
能结合故事情境及讨论分享,理解“time
line”(时间段)的概念,将“珍惜时间”的认知经验具体化为“如何”节约时间、合理规划,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学难点:1.
能结合故事情境及讨论分享,理解“tie
1ine”(时间段)的概念,将“珍惜时间”的认知经验具体化为“如何”节约时间、合理规划,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5.
教字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Before-reading读前热身,复习导入1.
游戏猜谜,激趣热身,聚焦主题,复习旧知师生问候。教师引导猜谜:“It
has
a
round
face,
a
long
hand
and
a
short
hand.
What's
it ”由谜底clock引入“tell
time”主题,再由构词法延伸出“timer”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环境,由墙上的
clock请学生提问现场教师。T:
Where
is
the
clock
in
our
class
Oh,
it's
too
far!
Can
you
help
me 引出单元功能句复现:“What
time
is
it ”“It’s…”【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游戏,激趣热身;通过真实课堂环境,聚焦主题,复现旧知,Review
the
chant
and
rewards
the
sticker由
Now
is
not
play
time,
it's
class
time自然过渡到“How
about
an
English
chant
first ”通过说唱活动,复习旧知,并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评。3.
Number
list由
chant中的时间引入数字单词表。引导学生利用数字表自主学习,并通过合作have
teen,like
a
longer
ten.
Line
1
times
10
is
line
3.all
of
them
have
ty.
like
a
short
ten同时,还通过词卡折叠拉伸显示读音变化过程。最后,以手势检测学生对“十几”和“几十”易混淆词的辨别程度。【设计意图】通过歌谣说唱,复习旧知;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自评的学习能力。依据学情特点(认读、拼读能力基础较好,但对于“十几”和“几十”的表达在使用中仍易混淆),设计数字单,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发现语言规律。教师在随后的梳理归纳中,借助语音变化,设计了词卡拉伸、折叠的变化效,以使学生对易混淆语言的区别能有更直观的感受认识。此外,数字单也为后续时间表达及作业使用提供支撑4.
Set
the
clock
12-00由整理
number
list,自然引入小组计时器
clock,作为评价载体一—组员每得一分。自己拨动小组计时器5分钟【设计意图】钟表时间既是持续整堂课的评价方式,又是每个人动手体验计时器的练习过,也是后续环节的铺垫,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争取“free
time”,引发他们对时间规划的把控动力。While-reading阅读数学绘本,解决实际问题5.Read
the
cover读封面图,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see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may
happen
in
the
story ”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及预测故事发展。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追问、评价等反馈。【设计意图】阅读封面,教师运用追问、正面评价等策略进行真实的师生问答互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动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想象力等思维发展。6.
Listen,
read
and
think学生听原文录音,进行整体阅读输入。由故事人物--Sammie的语言、表情,进行讨论,继而发现问题一一“小女孩早起不能很好地规划时间,花费了太多时间。”【设计意图】整体输入,由故事情境发现现实问题——“时间规划”,引发学生思考7.
Read
and
count由“How
much
time
does
the
girl
use (到底用了多少时间?)承接上文
Sammie's
problem,引领学生以每两页为一部分,进行合作阅读,对于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时间安排,进行有意讲评,渗透解决策略。同时以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出相应活动耗时,最后计算全音时长(36分钟)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Time
line”时长、感悟时间观【设计意图】由逻辑关联问题,过渡具有意义联结的内容。阅读文本细节,给学生数数、体悟的时间和机会,以充分培养学生“探究时间”的思维能力8.
What
time
does
she
wake
up 借助文本最后一页,增加女孩离开家去上学的时间一一7:36,教师提问:What
time
does
the
girl
get
up 由此导入时间的第二类计算一一时间点。学生大多能猜出答案——7:00,但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答案,而是带着问题,打开第二面黑板,示范拨动教具大钟表盘,带领学生5分钟5分钟地数。此处,教师故意犯错(分钟过整点,时针还不动),请学生上前纠错。最后,学生同伴合作,算出每一项活动开始时间,师生互动、校对答案。【设计意图】通过时间的第二种计算方式,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也在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不基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带着疑问重新带领学生在教具上再次体验、锻炼学生的数字表达和时长观念。此外,教师故意犯的错误,正是学生平时常犯的,通过纠错,再次聚焦正确的认知。9.
Story
in
dialogues以对话文体——“What
time
is
it
It's...
Let’s…”再次呈现故事,通过师生共读同伴互读等方式阅读“旧故事,新文本”,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人物心理及语气。【设计意图】阅读“旧故事,新文本”再次聚焦本单元核心句型及本课重点教学目标之一,通过生动的“演读”,再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再次巩固单元主题,提高学生相关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After-reading读后探讨,拓展延伸10.
Save
the
time
solve
the
problem对话故事阅读后,针对本文的主线--Sammie
s
problem教师以任务单示范“如何规划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哪些活动项目可以有更好的时间规划?有什么策略?【设计意图】闭读后活动,关注文中“问题”的解决。以小组讨论形式帮助学生选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并总结出具体化的策略,使其“自我管理”的意识选一步得到加强。11.
Stay
and
play总结小组钟表时间,建议如何利用这些
free
time--How
about
visiting
a
good
place
on
Saturday
and
Sunday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结果,再次复现、综习了时间的计算和表达,也使学生意识到“争取自由时间”的动力,从而再次凸显自我管理的重要性。12.
The
Bell
and
drum
Towers了解钟鼓楼及其中计时器。13.
Homework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作业布置。将本单元主题继续卖延伸至课后动手画、操作及实地拓展。【设计意图】通过钟鼓及中国古代计时器的认识,延伸了“认识时间”的主题也开阔了眼界,使学生对时间及计时器的了解更全西立体。同时,通过实地考察等作业活动,在语言能力层面上,巩圆本单元旧知、渗透下一单元新知:在认知层面,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且在了解本国相关文化过程中,培养国家文化认同感。
7.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一、学科融合,情境先行本课以相同问题一一上学时间为情境契合点,整合数学绘本,在阅读过程中兼顾数学认知与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实践中的知识迁移。语言知识之外,又在拓展学习、实际运算中将较为抽象的“珍惜时间”具体化为“如何规划安排”,最后通过作业中写、画时间,及钟鼓楼拓展实践,实现了知识的复现、拓展和迁移,达成了重难点教字目标。二、细化思维目标,明确课时目标密度本课依据深度学习理念及学生思维培养经典著作《Teaching
Young
Learners
to
Think》(Herbet
Puchta
&
Marion
wi11iams,
2011)中的观点,明确本课时思维目标主要为“比较”和“探究时间”两个可检测的目标雏度,而不只是笼统的概念。三、以互联网技术丰富课堂评价本课采取手机同屏器连接电脑的方式,教师手机既是课件、音频播放器,又是评价终端一一主要包括课堂管理软件
class
do
jo和课后学习软件“一起作业”。学生的课堂表现即时生成、反馈,学习可以跨越时空边界,且这些个性化反馈也保证了学生百分百的参与率。四、反思及改进本课授课时,数学相关单元仍未开始学习,教师还应该将学科融合倣得更彻底些。如果牵涉相关主题时,可以跟其他学科老师进行联合教研,学生的输入和习得会更丰富,且避免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