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科学观察
[课前导学]
1、1895年,伦琴偶尔发现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裹严的照相底片发生了感光现象,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了 伦琴射线 (X 射线)。
2、1845年,亚当斯和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计算,预言天王星外有一颗新行星存在。这就是 “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海王 星。
3、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常见观察记录的方法有 文字描述 、 表格记录 和图形记录等。
4、实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 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然后通过 认真分析 ,得出科学的结论。
5、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人观察事物有时需借助仪器才行
C.人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
D.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6、先凭视觉直接判断图的形状和大小,再用工具准确测量,比较结果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眼睛判断: 中心的圆左边比右边的要小 。
工具测量: 两个中心的圆大小一样 。
启示: 要作出准确判断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 。
[课堂讲练]
例1、进行测量总要涉及两个因素:①测量的工具②测量的人。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B )
A.只与①有关
B. 与①②都有关
C.只与②有关
D.都无关
例2、下列观察事例,属于定性观察的是( A )
A.用眼睛透过墨色玻璃观看日食
B.观察家里电表,了解用电情况
C.用体温表测量体温
D.用尺量课桌的长度
[课后练习]
1、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C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的观察蜗牛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l00米的时间
2、前个星期我校隆重地举行了第6届运动会,七年级的小优同学在百米赛跑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打破了校运会的纪录。为了准确地记录运动员的成绩,裁判员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A )
3、某同学的下列观察结果不确切的是( C )
A.绿色植物不一定生长在土壤中
B.将一根筷子倾斜地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玻璃茶杯中,从上往下看,筷子弯折了
C.白开水是白色的
D.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慢慢地消失
4、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观察是认识科学的重要方法
B.观察除了眼看、耳听外更重要的是用脑去想
C.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进行
D.观察要有目的和对比
5、下列有关观察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B.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C.如所测数据与实际不符合,可修改所测数据
D.做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6、下列各项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B )
A.看云识天气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C.观察花的颜色
D.在十字路口计算过往车辆的数量
7、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 ②③ ,属于间接观察的有 ①④ ,属于定性观察的有 ①③ ,属于定量观察的有 ②④ 。(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8、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是 ③ ;取用少量固体药品是 ⑤ ;滴加少量液体是 ② ;用做少量物体反应容器的是 ⑥ ;常用来搅拌的是 ④ 。
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拓展提升]
9、某同学学通过测定脉搏跳动获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得出提高运动强度会导致心跳加快的结论。下列能支持该结论的一组数据是( B )
A.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70次
B.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60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30次
C.乙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20次,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90次
D.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丁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15次
10、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2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在衣服材质、颜色相同时,衣服的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
11、实验探究:
①点燃蜡烛。
现象:蜡烛燃烧。固体的蜡会 熔化 成液体并储存在火焰底下。烛芯的周围有一个 凹坑 。
②观察物态变化。
现象:蜡烛燃烧时蜡烛变短了,灯芯周围液态蜡的量几乎不变。
原因:固态蜡→ 液态 蜡→气态蜡→燃烧。
③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的形状。
现象: 椭圆 形,两头尖,往上串。
原因: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往上流动,使空气形成对流。
④观察火焰的明亮程度。
焰心有一个比较 暗 的部分,这里是已经气化但尚待燃烧的石蜡气。外焰金色光芒,是正在燃烧的石蜡气,外焰外边是支持燃烧的空气。
⑤将一根火柴梗放到蜡烛焰心位置约2秒钟后迅速取出。
现象:火柴梗中间颜色不变,两端 变黑 。
原因:焰心温度 低 ,外焰温度 高 。
⑥在燃烧蜡烛上方倒扣一个杯子。
现象:蜡烛 熄灭 了。
原因:燃烧需要 氧气 的助燃。
⑦在火焰上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现象:烧杯内壁有 水珠 。
原因: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课堂笔记]
[作业评价]
导学 作业 笔记
一批
二批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