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7节、第8节 光的颜色 色散 激光 习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第7节、第8节 光的颜色 色散 激光 习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25 15: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光的颜色、折射时的色散) 如图所示,一束由红、绿、紫三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通过横截面为梯形的玻璃砖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下列关于彩色光带排列顺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依次为紫、绿、红
B.从上到下依次为红、绿、紫
C.从上到下依次为绿、红、紫
D.从上到下依次为绿、紫、红
答案 A
解析 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的折射率小,其偏折角度小,折射在光带的下部。对紫光的折射率大,偏折角度大,出射后在光带的上部。故正确答案为A。
2.(光的颜色、折射时的色散)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答案 B
解析 由供选答案知四种光线红、黄、蓝、紫的频率为ν红<ν黄<ν蓝<ν紫,故其折射率n红<n黄<n蓝<n紫,因折射率大,光在折射时,偏折程度大,故太阳光经水滴折射后,在水中传播,从上到下依次为红、黄、蓝、紫,再由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光路图可知其反射后从上到下顺序颠倒,因此出射光依次为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B正确,A、C、D错误。
3.(薄膜干涉时的色散) 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液膜,下列中:①人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白色条纹;②人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③彩色条纹水平排列;④彩色条纹竖直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彩色条纹是前后两表面的反射光相互叠加的结果,每一条纹呈水平分布。故正确答案为C。
4.(激光)(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可用于测距
B.激光能量十分集中,只可用于加工金属材料
C.外科研制的“激光刀”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的感染
D.激光可用于全息照相,有独特的特点
答案 ACD
解析 激光平行度好,即使在传播了很远的距离之后,它仍保持一定的强度,此特点可用于激光测距,A正确;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十分集中,可用于金属加工、激光医疗、激光美容、激光武器等,B错误;激光具有很高的相干性,可用于全息照相,由于它记录了光的相位信息,所以看起来跟真的一样,立体感较强,D正确;由于激光亮度高,能量大,在切割皮肤等的同时,也能杀灭细菌,C正确。
5.(薄膜干涉时的色散)(多选)凸透镜的弯曲表面是个球面,球面的半径叫做这个曲面的曲率半径。把一个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压在另一个玻璃平面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甲所示),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如图乙所示)。这个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这些同心圆叫做牛顿环,为了使同一级圆环的半径变大(例如从中心数起的第二道圆环),则应(  )
A.将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大
B.将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小
C.改用波长更短的单色光照射
D.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
答案 AD
解析 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是亮条纹,光程差为半波长奇数倍时是暗条纹。换一个表面曲率半径更大的凸透镜,出现亮条纹的这一厚度向远离圆心方向偏移,可知圆环半径增大,A正确,B错误;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出现同一级亮纹的光程差变大,到圆心距离增大,半径变大,所以C错误,D正确。
6.(光的颜色、折射时的色散、全反射) (多选)如图所示,某玻璃棱镜的顶角为θ,恰为黄光的临界角,当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在光屏A上形成彩色光带后,把白光的入射角i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在光屏上会观察到(  )
A.最后在B屏上右边是黄光
B.最后在B屏上左边是紫光
C.最后在B屏上右边是紫光
D.最后在B屏上左边是黄光
答案 AB
解析 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紫光的偏折角最大,而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首先在EG面上发生全反射后,再从GF面上折射到光屏B上。当i=0时,白光射到EG面上的入射角为θ,此时黄光恰好发生全反射,而频率高于黄光的绿、蓝、紫光均发生全反射到FG面上,它们的入射角相同,折射角最大的是紫光,所以B屏的左边是紫光,由以上分析可知A、B正确。
7.(综合)一种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是不连续的一道道闪光,每道闪光称为一个光脉冲,若这种激光器光脉冲的持续时间为1.0×10-11 s,波长为694.3 nm,发射功率为1.0×1010 W。
(1)每列光脉冲的长度是多少?
(2)用红宝石激光照射皮肤色斑,每1 cm2吸收能量达到60 J以后,色斑便逐渐消失,一颗色斑的面积为50 mm2,则它需要吸收多少个红宝石激光脉冲才能逐渐消失?
答案 (1)3.0×10-3 m (2)300个
解析 (1)光脉冲持续时间为发射一个光脉冲所需的时间一个光脉冲长度
Δl=cΔt=3.0×108×1.0×10-11 m=3.0×10-3 m。
(2)一个光脉冲所携带的能量
ΔE=PΔt=1.0×1010×1.0×10-11 J=0.1 J
清除面积为50 mm2的色斑需要光脉冲数为
n==个=300个。
B组:等级性水平训练
8.(光的色散)(多选)表面附着油膜的透明玻璃片,当有阳光照射时,可在表面和玻璃片的边缘分别看到彩色图样,则(  )
A.两者都是色散现象
B.两者都是干涉现象
C.前者是干涉现象
D.后者是折射现象
E.前者不是色散现象,后者是色散现象
答案 ACD
解析 阳光照射到油膜上,油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干涉形成彩色图样,是干涉现象。阳光照在边缘棱角处,由于折射产生彩色图样,是折射现象,两者都属于色散现象,故A、C、D正确。
9.(激光的特点及应用)(多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
B.由于激光的方向性好,所以激光不能产生衍射现象
C.光纤通信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相结合的产物
D.普通照相技术所记录的只是光波的强弱信息,而全息照相技术还可以记录光波的相位信息
答案 ACD
解析 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故A正确;激光相干性好,可以发生干涉、衍射现象,故B错误;光纤通信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相结合的产物,故C正确;普通照相技术所记录的只是光波的强弱信息,而全息照相技术还可以记录光波的相位信息,故D正确。
10.(薄膜干涉的应用)(多选)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来检查某块厚玻璃板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红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红色滤色光片产生的,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下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观察到的条纹如图甲所示,则说明厚玻璃板上表面是平整的
B.若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则厚玻璃板上表面有下凹的位置
C.若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则厚玻璃板上表面有上凸的位置
D.若是用黄色滤色光片产生的黄色光做该实验,则干涉条纹变密
答案 ABD
解析 薄膜干涉形成的条纹是膜的上下表面的发射光干涉产生的,若观察到的条纹如图甲所示,则说明厚玻璃板上表面是平整的,故A正确;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明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同。从弯曲的条纹可知,检查平面左边处的空气膜厚度与后面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知该处凹陷,故B正确,C错误。若是用黄色滤色光片产生的黄色光做该实验,则波长变短,则干涉条纹变密,故D正确。
11.(薄膜干涉的应用)为了减少玻璃表面光的反射损失,在玻璃表面上涂一层折射率为的增透膜,设入射光波长λ=700 nm,为了使这种波长的反射光能最大限度地被减弱,所涂薄膜的最小厚度是________ nm。
答案 140
解析 题中求的是所涂薄膜的最小厚度,它应为光在薄膜中波长的。由c=λf,v=λ0f得光在其中波长λ0=λ,所以最小厚度d=λ0=λ= nm=140 nm。
12.(综合)波长为0.65 μm的红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水对空气的折射率为1.33。求该光在水中的波长,并判断在水中该光的颜色。
答案 0.49 μm 红光
解析 单色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变化了,波速也相应变化了,但它的频率不变,所以在水中该光仍是红光。
根据n===
水中的波长λ==≈0.49 μm。
13. (综合)如图所示,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一束很细的白光由棱镜的一个侧面AB垂直射入,从另一个侧面AC折射出来。已知棱镜顶角∠A=30°,AC边平行于光屏MN,且与光屏的距离为L。
(1)画出白光通过棱镜折射的光路图;(出射光线画两条边缘光线,并指明其颜色)
(2)求在光屏MN上得到的可见光光谱的宽度d。
答案 (1)图见解析 (2)L
解析 (1)由于光线垂直AB面入射,故在AB面上光线不偏折。在AC面,设红光折射角为β1,紫光折射角为β2,由于n2>n1,所以紫光偏折角度将大于红光,故β2>β1,光谱上方为紫光,下方为红光。光路如图所示。
(2)由折射定律得:n1sin30°=sinβ1,n2sin30°=sinβ2,
则sinβ1=,sinβ2=。
MN上可见光谱的宽度:
d=L(tanβ2-tanβ1)=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