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物体的内能 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7.1 物体的内能 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5 15: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四大特点:大量、无规则、有间隙、相互作用;
(2)知道物体内能意义,以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用宏观物体类比的方法分析微观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主性。
(2)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子热运动的特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3)改变内能的途径。
【教学难点】
(1)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用具---注射器、铅块、分子间作用力演示器。
2.学生实验用具----铁丝、分子间作用力演示器、烧杯、注射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播放神七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的视频。介绍: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真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它用这璀璨的光芒向世人展示着我们炎黄子孙的智慧。提出问题:1.返回舱为什么能发出璀璨的光芒?2.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什么能在升高?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出课题,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分子热运动——分子动能
(热运动)过渡:早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就已经学过与内能相关知识,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第一组环节——“忆”“难”“忘”。“回忆”:视频回放红默水在冷热水中扩散的实验。提问:1.你看到什么现象?2.这些现象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观看实验的视频回放,回忆已学的知识点,回答问题
发掘深层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既往知识的回忆。
播放分子运动的模拟动画。请同学们总结分子运动的特点?通过总结得出分子热运动概念——物体内部的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并强调——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
观看模拟动画,总结分子运动的特点朗读分子热运动概念
用宏观现象,模拟微观运动,加深理解。
用“读书”的形式,强化对热运动概念的记忆。
(分子动能)与宏观物体对比:运动的物体,如运动的足球具有什么能?运动的分子具有什么能?
通过类比,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与宏观物体的类比,加深理解,方便记忆。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势能
(分子间斥力)过渡:温故而知新,通过刚才的“忆”,我们又总结出了新的概念——分子动能。那么“难”是什么?接下来,精彩不容错过。实验:“难不难,做做看”:一定质量的水在不改变质量的前提下,能不能通过压缩,使它体积明显减小?你知道为什么吗?
得出分子间存在斥力。
完成“用注射器压缩水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分析难压缩的原因。注意:1.用注射器取水,不要超过其容积的二分之一;2.压缩时不要用力太猛,以防弄伤手;3.一定要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出口,不能让水漏出。4.若一时无法想到斥力,用弹簧压缩作引导。
通过体会很难压缩的宏观现象,理解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子间引力)过渡:接下来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与刚才的实验结论完全矛盾的小魔术?相信这个魔术一定能给大家带来一段难“忘”的记忆。演示实验:两个圆柱体铅块,没有任何磁性,在不用任何粘合剂的情况下,能否把它们“粘”在一起?提问:为什么两铅块能“粘”在一起?为什么老师能成功?
两到三位同学上台演示。若实验不成功,则由老师完成。解释为什么能“粘”在一起
与上一环节“很难”压缩形成对比,产生思维冲击,加深印象;因为实验很难成功,所以让学生先演示,产生不能“粘”在一起的印象,使实验成功后获得更大的思维冲击,进一步加深印象。提出问题为后续知识埋下伏笔
(引力与斥力的理解)过渡:这是两个效果完全相反的力,它们是怎样在分子之间达到和协和统一的呢?我们可以借助这样一个仪器,来做类比。实验:1.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类比仪”——两木块相当于分子,木块间被压缩的弹簧类似于产生斥力,被拉伸的弹簧类似于产生引力。当两木块距离适中时(不考虑摩擦力),则引力和斥力相等。体验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
体验分子间作用力,并汇报结果。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本课的一大难点,通过仪器,与宏观现象进行类比,方便学生理解,突破此难点。
(分子势能)过渡:相信通过刚才的类比实验,同学们对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又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有什么能?那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又具有什么能呢?
回忆弹簧形变具有势能,得出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会具有势能
与刚作的实验联系,压缩的弹簧产生的弹力相当于分之间斥力,拉伸的弹簧产生的弹力类比于分子间的引力,有利有学生从物体势能得出分子势能。
物体的内能
同学们还可以继续类比下去,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合称为什么能?那么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合称为什么能?总结内能定义;介绍内能单位;强调注意点: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则它们的内能就是构成物质的所有原子或离子的动能、势能之和。
总结出完整的内能定义。
通过自己的总结,加强对内能定义的记忆。
影响内能的因素
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出判断了,自然界中有没有不具有内能的物体。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所含内能都一样大呢?有哪些因素影响物体内能大小?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二组环节 ——“试”“比”“高”试着说出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并说明你猜测的依据。从学生说出的因素中,挑出主要因素加以解释:1.质量:以相同温度时的100克水和50克水为例。引导:谁的内能更大?为什么?2.体积形状:以0℃的冰熔化为0℃的水为例:体积变了吗?形状变了吗?内能变了吗?3.温度:通过前两种因素对内能影响的分析,请同学们分析,温度是如何影响内能的?
猜想并说明依据: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分析温度是如何引出物体内能的?
这部分知识属于比较枯燥的讲授性内容不得,安排两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让动的参于到知识的分析中来,另一方面,加深记忆。
过渡:学习了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我们马上就能把这些知识应用起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多:取一根铁丝,有什么办法使铁丝内能改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验证。将学生举例中,发生温度变化的例子记录在黑板上。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改变温度这一因素,实现内能改变的,请同学将之分为两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介绍:科学上,以改变内能的实质为分类依据,将这些方法分成做功和热传递。
通过讨论,验证,例举改变铁丝内能的方法。并将记录在黑板上的方法分成两类,说出分类依据。
通过活动,得出常用的,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设置悬念,引出下一课时的内能。
新课结束语,承上启下:同学们知道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吗?请听下回分解。
小结
欲与天公试比高:回到这节课的起点,看我国的航天事业在飞速发展,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志。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也来比比高:(断是非)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时发出了璀璨的光芒,这是一位同学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对这一现象作出的解释,同学们看看他的解释合理吗?看谁最高明,能找得又快又准。
总结本课知识点,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通过改错的方式小结。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煤球炉、煤气灶、电磁炉、微波炉使物体内能升高的原理,并比较它们的能量利用率?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