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物体的内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 物体的内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5 15: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2.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知道热传递能改变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5.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联系生活和生产中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例子,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
1.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2.热量与热能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探究:
找来一根铁丝,让学生尽量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
让学生用钢笔帽在桌布上来回摩擦,感觉笔帽温度的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果:说明物体内能是可以改变的,有多种方法来办到,并对以上方法进行分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引: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1)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的红墨水左降右升。
(2)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讨论并分析:
(1)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生活例子:冬天热水瓶塞跳起。
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沸腾时,可以看到塞子被冲出。
解释: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三、联系与应用

给自行车胎打气时,打气筒会变热;
②用铁锤敲打铁钉,钉子会变热;

划火柴时,火柴头在皮上一划就燃烧了;

陨石坠入大气层,迅速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而燃烧形成流行。
⑤刚刚打开的啤酒瓶,瓶口会冒“白雾”;
⑥给自行车胎放气时,气门心处温度降低。
四、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设问:怎样使试管里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用酒精灯加热、放入热水中)
分析:酒精灯火焰温度高,火焰的热传递给试管和水,水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水的温度更高,热水的内能就传递给试管里冷水,冷水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就增加。同时热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设问:怎样使试管里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把试管放入冰水中)
分析:试管里水温度更高,就把内能传递给冰水,冷水放热,冷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同时冰水吸热,内能增加。
结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之一:热传递。
演示实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并设疑: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小图钉为什么会掉下
来?金属棒的内能为什么会增大?金属棒上各部分是不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什么?
小结:
①热传递:高温物体把能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生活和生产中那些例子可以说明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煤气烧火煮饭、用热水袋取暖、空调等。)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对流)
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
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这个定义强调热量是传递过程中的能量,不在热传递过程中的能量不能叫热量。热传递过程实质是内能转移的过程,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换的一种量度。)
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