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三节 光合作用分布:主要存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皮层细胞里。
功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五年后 1642年,赫尔蒙特(J.B. van Helmont)柳树增重74.47kg
土壤减少0.06kg水分是建造植物体的唯一原料一、光合作用的发现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的实验 3、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2、氧气1、单独密封在玻璃罩的蜡烛马上熄灭、老鼠马上死去,与绿色植物一起的蜡烛暂时不会熄灭、老鼠会存活很长时间
1864年,(德)萨克斯(Julius von Sachs)的实验先暗处理,再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3、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消耗掉 2、部分遮光、部分曝光,是为了进行对照 1880年,(美)恩格尔曼(C.Engelmann)的实验1、是因为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螺旋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进行观察分析研究2、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是为了排除实验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3、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而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证明了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并且氧是由 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还是CO2呢,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1930年,(美)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aen)
2、同位素标记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是为了弄清楚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到底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同学们考虑一下,应标记哪一种元素?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
1、同位素标记法(自学P53小字部分)
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 1、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C18O2和 H2O 。 C18O2+H2O CO2+H218OO2 18O2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于H2O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
进行两组光合作用的实验:CO2+H2O* (CH2O)+O2* 光能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概念 及反应式总结: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 的过程。 为什么春夏两季植物的叶子翠绿醉人,而深秋树叶则金黄斑斓呢?
思考:这些都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
的色素有关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叶黄素(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含量占3/4)(含量占1/4)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体结构模式图(色素)功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用于光合作用.返回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叶绿素色素吸收可见的太阳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为什么春夏两季植物的叶子翠绿醉人,而深秋树叶则金黄斑斓呢?
讨论回答: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由于叶绿素含量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三,而类胡萝卜素仅占四分之一,所以通常植物的叶子总是翠绿醉人的。这是由于叶绿素掩盖了类胡萝卜素颜色的缘故。
但是,叶绿素很容易被破坏。秋天叶绿素会因为“忍受”不了气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消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终于在没有叶绿素干扰时“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