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发现史[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光合作用发现史[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6-11-24 22: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栽培的柳苗实验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水+74.7kg-0.057kg讨论实验中,为什么起初的90.8kg泥土必须是干燥的?为什么要加桶盖?
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讨论有的科学家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1779年,荷兰的英根豪斯结论1:只有在光下
植物才能更新空气。结论2:植物体的绿叶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植物的绿叶在光下能吸收CO2 ,释放 O2。
这一过程中,光能哪儿去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于什么物质中呢?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实验绿色叶片黑暗处理曝光
遮光碘蒸汽变蓝
不变蓝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下产生了淀粉。讨论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吗? 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
实验结果如何显示?
为什么要把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1864年萨克斯实验实验组对照组暗处消耗营养碘蒸气处理呈深蓝色绿色叶片 绿色叶片暗处消耗营养遮光碘蒸气处理无颜色变化结论: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曝光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实验小组合作讨论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有人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材料
选择极为巧妙!你认为这些材料(水绵、好氧细菌)有何巧妙之处?
在图中是否设置了对照?怎样设置的?
实验组中为何要把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黑暗的环境里?为什么有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1880年恩吉尔曼实验实验组对照组将水绵和好氧细菌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中,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好氧细菌集中在被照叶绿体部位将水绵和好氧细菌暴露在光下,好 氧 细 菌 集中在叶绿体所有
受 光 部 位结论:氧是叶绿体所释放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所给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材料:两株正常生长的同种植株,可密封的透明瓶子或塑料袋2个,二氧化碳吸收剂,二氧化碳的释放剂,酒精,碘液, 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培养皿,蒸馏水
实验的示意图: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光能叶绿体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 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实验: 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 实验组对照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O、 C18O2 ,释放的氧是O2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CO2 , 释放的氧是18O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光能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工厂” ——植物、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以及工业原料的来源
“巨大的能量转换站” ——植物、动物能量来源,煤炭、石油等燃料里所含能量是古代植物光合作用所储藏的太阳能
“自动的空气净化器”——稳定CO2和O2的含量
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大气成分的改变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如果人类可以人为地调控光能利用效率,农作物产量是否会大幅度增加?利用光合作用,能否优化空气成分,延缓地球变暖?是否有一天,人类通过模拟光合作用,可以直接从工厂里获取食物? 这些近期是不行的,这是人类的一个长远理想,可能会有这么一天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匡廷云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