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复习)[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光合作用(复习)[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5-11-07 22: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恩吉尔曼利用一极细小光束,照在水绵上,结果发现经细光束照射的部位有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在叶绿体上进行的
B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氧气释放出来
C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是必需原料
D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光照色素二、色素及其功能实验八:色素提取和分离2、用层析液的作用是什么?一、实验原理1、丙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二、实验材料应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叶片?2、为什么研磨要迅速、充分?三、步骤分析1、实验中加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目的是什么?3、收集到滤液的小试管为什么要用棉塞塞紧试管口?4、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的目的是什么?6、分离色素时,放置滤纸条时应注意什么?8、分离色素时用圆型滤纸代替滤纸条应怎样进行层析?预测其结果7、实验结果出现几条色素带?其分布、颜色和含量分别是怎样的?5、在滤纸条上沿铅笔线画滤液细线时,要-----画线,目的是什么?1据图回答:
1)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名称、颜色分别是:
2)类胡萝卜素包括其中的____、____.主要吸收_______光。
叶绿素包括其中的_____、______,主要吸收_______光。
3)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___。最慢的是_______①⑤④③②三、光合作用过程场所: 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基粒的囊状结构薄膜光、酶、色素H2O 的光解,ATP的形成光能转变为光能再转变活跃的化学能 光反应阶段(ATP、[H])暗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多种酶、〔H〕、ATP、 CO2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 CO2的固定、还原
(ATP分解,NADPH氧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四、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电能最终的电子受体最终的电子供体维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C3植物C4植物小、不含叶绿体含叶绿体
含叶绿体排列松散呈花环形大、含叶绿体 (无基粒、数量多、个体大)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 六、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二氧化碳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控制光照强弱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光合作用的意义:1、为生物界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2、使大气中的O2和CO2的含量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使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形成臭氧层,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在陆地上生活合理密植、增施农家肥料、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4右图是一个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实验前溶液中加入ADP、Pi、叶绿体等,实验过程中有机物的合成如下图。请分析各段产生原因:AB段:无CO2,所以没有有机物合成BC段:因为AB段提供了充足的[H]和ATP,暗反应能够进行,有机物合成率迅速上升。CD段:因为无光照,随着[H]和ATP的不断消耗,暗反应减弱,有机物合成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