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5 21:2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
导入新课
中原汉族
匈奴
鲜卑



崇尚武力
文化落后
游牧民族
不善征战
文化先进
农耕民族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383年
前秦──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你能说出哪些关于这场战役的成语?
1、前秦拥兵80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动脑筋:
2、淝水之战后的北方出现怎样的形势?
北方再度陷入割据混战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呢?
鲜卑族拓跋部
姓名:
别名:
性别:
民族:
职业:
国籍:
生卒:
社会关系:
特长:
拓拔宏
元宏
鲜卑族

皇帝
北魏
467—499年
祖母
冯太后
精通汉文化
南北朝形势图
平城
迁都洛阳
山西大同
(平城春天)野无青草,……“饿死衢[qú]路,无人收识”。
——《魏书·高祖纪》
洛阳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说汉话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行汉制
学汉礼
孝文帝出行图
改革措

汉化
鲜卑姓


鲜卑姓








丘穆陵




步六狐




鲜卑姓


鲜卑姓








丘穆陵




步六狐




鼓励鲜卑族与汉人通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后妃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
材料二: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一:自西晋以后,经过两百年的战乱,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孝文帝迁都后……经过北魏,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商业贸易之盛远远超出平城和南朝的建康(南京),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
影响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影响二、促进了民族交融
改革影响:
西魏     北周
北朝政权更迭表
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
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东魏     北齐
北魏
(534~550年)
(550~577年)
(535~557年)
(557~581年)
(439~534年)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汉人胡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胡人汉服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汉人胡食
胡床
椅子
方凳
汉人席地而坐
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
民族心理
生产生活
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隋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想一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隋朝
淝水之战
孝文帝
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迁都洛阳
前秦衰败
北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