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张PPT。语文 五年级 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三课时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课件23张PPT。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助学资料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助学资料写作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初步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书写。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理解诗意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品读欣赏三万里河东入海品读欣赏 五千仞岳上摩天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品读赏析 从“遗民”“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品读赏析“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南望王师又一年品读赏析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感情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拓展阅读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代:陆游
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山河壮丽
遗民泪尽 南望王师 山河破碎 忧国忧民。课堂作业一、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A课堂作业二、根据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
1.把词语和意思用线连起来。
使 潮润、沾湿
浥 先饮完。
更尽 到某地;出使。
柳色 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课堂作业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诗中作者用一个“ ”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春天渭城朝雨青青柳色柳课堂作业三、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课堂作业(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课堂作业四、请发挥想象,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送元二使安西
在渭城的一个清晨,下着蒙蒙的细雨,湿润了路上的灰尘。元二被封为官吏,要到遥远的阳关去当差,好久都不能回来。元二就要走了,王维非常的舍不得,跟元课堂作业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总想让元二留下,可是元二没有时间了,急匆匆的上了马车。就在这时,王维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以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好的”。他们喝完了这杯酒。元二上了马,王维非常的悲哀,想到那么多年的交情就课堂作业这样破灭了,但他并没哭,而是把眼泪给止住,努力地想着写给元二最后的一首送别诗。
元二也非常伤心,没有阻止自己伤心的情感,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正当元二走的时候,王维深情地吟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课堂作业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马车已经走远了,但是元二还是先开车窗,依依不舍地看着王维,虽然人不在一起,但是“天涯若比邻”他们的友谊还是连在一起的课件20张PPT。9 古诗三首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田园诗:《乡村四月》《望庐山瀑布》《村夜》
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助学资料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初步感知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学习生字渭 仞wèirèn岳 摩 遗yuèmóyí初步感知渭书写指导:氵呈弧形分布,“田”宽而扁,“月”窄长。摩书写指导:长撇舒展,第一个“木”捺变点。诗句意思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诗句意思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品读欣赏青海长云暗雪山 读了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暗,荒凉,阴沉。品读赏析孤城遥望玉门关品读赏析 中国汉代长城关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记载,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筑塞至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小结过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显得愈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品读赏析作业布置 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教师小结:
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板书设计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暗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