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画、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装饰美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制作会响的玩具。
教学难点:
运用画、剪、贴等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制作,装饰美化玩具。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知道这节课什么课吗?
生:美术课。
师:虽然是美术课,但是美术老师今天不想上美术课了,我们来一起上一节音乐课怎么样?想不想听美术老师是如何上音乐课的?
生:想!
师:接下来老师为你们伴奏一段音乐,会唱的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打着节拍,唱着歌。
(播放《铃儿响叮当》,教师用打击乐器非洲鼓进行伴奏。全班同学均能把握住节拍,拍起小手唱起来。)
师:有不少同学已经已经注意到我用的这个乐器了,跟着音乐打起节拍是不是更有气氛、更有趣呢?这节课我们就为自己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与老师和朋友一起欢快的打着节拍、唱着歌,好不好?
生:好!
(出示本课课题:《会响的玩具》)
师:但是这么好玩的玩具,哪能这么简单就告诉你们呢?先过了猜谜语这关吧,猜中了老师就教你们:
圆脸蛋
好像是胖妞妞戴耳环
左一个
右一个
摇起头儿唱的欢
生:拨浪鼓。(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展示拨浪鼓。)通过小鼓两边的小鼓球击打鼓面,发出调皮的“咚咚咚”的响声。拨浪鼓的小鼓面上也被手艺人画上了中国民间画。再来想想老师今天用来配乐的乐器又是什么呢?
生:大鼓。
师:这鼓学名非洲鼓,是近几年全国各大古镇的文艺小店中爱用的乐器。同样是经过手部击打鼓面,发出声音。鼓身用点彩的方式装饰的分外美丽。
(着重强调“击打”一词。)
师:说了这么多,谁来给我总结一下这类乐器的发音原理呢?答案就在老师刚刚说的话中。
(举手发言。答案不尽相同,教师予以相应的引导,得出结论。)
生:击打。
师:(实物展示)再来看看这个木质沙锤。为了让同学们能直观理解沙锤的原理,老师特意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制作了一个透明沙锤。小沙子在里面不断的摩擦、滑动产生的这样的声响。请问这个玩具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着重强调“摩擦”一词。)
生:摩擦。
师:现在我把沙子换成黄豆,同学们仔细听,比一比这两种有什么区别?
生:(小组讨论发言)沙子声音小,黄豆声音更清脆、更响亮。
师:对,同样的容器放入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师:那谁能说一下老师手脖上一直带着的这串铃铛,又是什么原理呢?
(适当引导,得出结论。)
生:(举手发言)摩擦。
师:(实物展示)这里还有小鸭子,用手一捏,把小鸭肚子里的小气流通过特质的小孔洞发出悦耳的声响。还有体育老师爱用的口哨,也是这个道理,那这类玩具的原理谁知道呢?
(着重强调“气流冲击孔洞”一词。)
生:气流冲击孔洞。
(依次出示三类原理所制的学生作品)
师:同学们,现在观察以下三类玩具,小组讨论问题:
这些玩具各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玩具响起的原理是什么?
这些玩具各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易拉罐、矿泉水瓶、爆米花纸盒、木材、玻璃瓶等等,通过画、剪、贴的方式制作出三种不同原理的会响的玩具。)
师:看了这么多同学的优秀作品,同学们想必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现在拿出你们准备好的画、瓶子、剪刀等材料,为自己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装饰要有创意,色彩鲜明,为我们的《铃儿响叮当》配乐。
要求:六人一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制作出会响的玩具。
注意:使用刀具时,请注意安全。
(制作时间:15分钟。轻音乐伴奏。)
师:制作时间已经结束,请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从创意、外形、色彩、声音几方面进行分析,选出你认为小组内最棒的一个。
(小组内展开激烈讨论,选出作品予以表扬肯定。并分析其他同学作品的闪光点或改进意见,增加自信心。)
师:同学们,现在拿出自己制作的会响的玩具,一边大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一边为小龙人配乐吧。看谁的玩具最好听,谁的嗓音最响亮。
生:(有节拍的摇动手中用废旧易拉罐制作的会响的玩具,大声的唱起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变废为宝,制作会响的玩具。课后希望同学们能为自己喜欢的音乐配上一曲,展示给自己的父母听,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分享我们的快乐,好不好呀?
生:好!(全班齐答)
师:本节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