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
”教学设计
莫市中学
肖萌
教学目标
结合“农家小院”的具体情境,经历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
能够运用乘法、除法与“倍”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乘法、除法与“倍”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又到了丰收的季节,瞧,王奶奶正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忙碌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他们也去帮忙了,看看他们在忙些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农家小院。(出示课本情境图)(板书课题:农家小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师:认真观察这幅“农家小院”图,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点学生说出数学信息
在学生说出数学信息的过程中一一播放相对应的放大图,并将这些数学信息的纸条也一一贴在黑板上。(贴纸顺序:柿子、玉米、青椒、兔子、南瓜)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在具体情境中经理搜集信息的过程。
师:同学们真棒,将我们这幅图中的数学信息都找出来了,现在你们能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用乘法或者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在学生每次提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将准备好的数学问题的纸条贴在对应的数学信息下,并且播放对应PPT。)
生1:装柿子需要几个盒子?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应该怎样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总共有54个柿子,每盒装6个,能装几个,就是看54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除法。
师: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信息,哪位同学来提出问题?
生2:墙上挂了多少根玉米?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应该怎样列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每串玉米有8根,一共有6串,求一共有多少根玉米,是求6个8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师:那第三个哪位同学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筋?
生3: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师: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关于“倍”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求“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有哪位同学愿意解答?
引导学生回答:求黄瓜高度是青椒的几倍就是看黄瓜的身高里面含有几个青椒的身高,就是看35里面有几个7,所以也用除法。
师:剩下还有两个信息,老师想请两位同学提出问题,然后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解答。
生4:平均每个笼子里面住几只兔子?
生5:这些南瓜需要装几个筐子?
(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板书,剩下的同学在草稿纸上列式,教师巡视,点同学回答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
生:用了乘法和除法。
师:观察的很仔细,所以我们这节课农家小院实际上学习的就是乘、除法的综合运用。
板书小标题:乘、除法的综合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搜集的数学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对应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自己思考如何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并且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让学生明白乘法、除法及倍数的意义。
2、拓展延伸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继续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请你们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者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和同桌之间两人一组相互交流,然后解答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锻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设立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是学生精力更加集中。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师:(播放PPT)我们来看一看练一练第一题,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练一练第2题
(1)先找出数学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点同学尝试解答。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再点同学汇报。
(2)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点学生解答并交流想法。
3、练一练第3题
(播放PPT)点同学回答所发现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巡视,点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乘、除法的综合运用)
摘了54个柿子,每盒装6个
墙上挂了6串玉米,每串有8个
青椒身高7厘米,黄瓜身高35厘米
一共要几个盒子?
挂了多少个玉米?
黄瓜身高是青椒的几倍?
54÷6=9(盒)
8×6=48(根)
35÷7=5
答:装柿子要9个盒子。
答:墙上有48根玉米。
答:黄瓜身高是青椒的5倍
一共有12只兔子,有4个笼子
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
平均每个笼子里面住几只兔子?
这些南瓜需要装几个筐子?
12÷4=3(只)
20÷4=5(个)
答:平均每个笼子里面住3只兔子。
答:这些南瓜需要装5个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