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脊椎动物(鱼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类群。
2、说出鲫鱼适应与水中生活的特征。
3、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2、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描述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鲫鱼的呼吸、运动。
三、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一猜:分别展示鱼、青蛙、鳄鱼、鸟类的骨骼标本图片,让学生猜出骨骼标本代表的动物。提问:前面我们学习的无脊椎动物有这样的骨骼吗?这些骨骼虽然形态各异,但有什么共同之处?由此引出:脊椎动物。(板书)
观察标本图片、思考问题归纳、比较、总结身体背部有脊柱
创设通过动物骨骼标本图片的展示,由学生猜出动物名称的游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组织讨论,提出问题
组织讨论,提出问题
请学生列举平常熟悉的动物中还有哪些属于脊椎动物。讲解脊椎动物的分类。展示养有金鱼和鲫鱼的水箱图,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请同学们4人一组,观察桌上水槽里的活鲫鱼,提出你想知道的问题。
举例鸡、鸭、鹅、鲫鱼、
猪、马等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自豪感,激发学习内在动力。通过课件展示养有金鱼和鲫鱼的水箱图片,创设情境,再请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水槽里的活鲫鱼,诱发学生主动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合作探
究,解决问题合作探
究,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观察鲫鱼目的: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器材:鲫鱼,解剖盘,镊子,水槽,红墨水,滴管,自来水,胶带,剪刀等。指导:一、认一认
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中,对照图14-19,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1、鲫鱼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2、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样?3、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多少个?
4、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二、摸一摸
用手触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的特点。三、试一试
(1)将鲫鱼放入水槽,用滴管吸取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部,观察现象,了解鱼类是如何通过鳃获得水中氧气的。(2)探究鱼鳍和运动的关系。先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再对各小组的探究问题进行明确(一、二组探究尾鳍的作用,三、四组探究胸鳍和腹鳍的作用,五组探究臀鳍的作用,六组探究背鳍的作用。)给出15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实验,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实验方案,比较利弊。展示各种鱼鳍的作用与学生的结果做比较。四、议一议
鲫鱼有哪些特点与它在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型、体色、体表鳞和黏液、鳍游泳、鳃呼吸、侧线、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鳔)板书五、想一想
1、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2、鲫鱼为什么可以在不同水层自由游泳?(鳔可以调节身体的比重)六、捋一捋提问:除了鲫鱼外,你还知道哪些鱼呢?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鱼类图片或资料。我国是世界上鱼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投影展示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看了这么多的鱼类图片,你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吗?
学生4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观察、讨论头、躯干、尾
流线型,背灰腹白
鳍,胸鳍2、腹鳍2、臀鳍1、背鳍1、尾鳍1
侧线
有粘液,非常滑。实验、观察各小组讨论探究方案,加以完善以后再实施实验方案全班交流实验成败的经验、教训学生讨论总结:体型流线型,体色背灰腹白,体表有鳞和黏液,有侧线,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鳔学生讨论总结:1、人没有鳃2、体内有鳔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鱼类图片或资料思考、讨论、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一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也是学生解决的通过学生的直接观察,接触,直接解决对应的问题直接体验,加深印象学生以小组(四人一组)为单位,各自研究、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各组独立完成实验,最后全班交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实验方案的不足和可取之处,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根据鲫鱼的生理特征概括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反馈测
试,巩固提高
七、练一练1.
“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它的呼吸器官是A.肺
B.皮肤
C.气管
D.鳃
2.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A.嗅觉在起作用B.侧线在起作用
C.听觉在起作用
D.视觉在起作用
3.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关闭,这是鱼在
A.吞咽食物B.吞咽水C.呼吸D.散热
4.侧线的作用是A.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B.感知水温,测定环境C.感知环境,平衡身体
D.维持平衡,感受刺激5.鲫鱼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A.划水游泳
B.平衡身体
C.在水底爬行D.控制前进方向6.鲫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躯干和尾的左右摆动C.尾鳍的摆动
D.所有鱼鳍的协调摆动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学生思考,得出答案
及时查漏补缺,了解学情,强化知识的运用
总结提升,建构知识
八、滤一滤1.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在本节课中还有什么问题没有搞清楚?
思考、讨论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意在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经验得到升华。
课后思考
娃娃鱼、鳄鱼和鲸鱼是鱼吗?为什么?
学生课后思考
为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学习做铺垫
五、板书设计:
脊椎动物(鱼类)
一、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身体有脊柱
二、观察鲫鱼
流线型,背灰腹白,有鳞和黏液,有侧线,鳃、鳍、鳔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