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一、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与技能: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
圈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多媒体多方位收集信息,进行
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具准备:
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流程:
1、课前热身:课前布置学生从报刊、书籍、互联网上收集有关保护环境和
破坏环境的资料。
2、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播放秀美的图片,从而自然而然的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
3、合作探究:
(1)播放有关“生物圈Ⅱ号”的资料,然后讨论分析为什么“生物圈Ⅱ号”实验会失败?这带给你什么启示?
(2)4-6人为一组分析讨论,教师最后总结得出: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一样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生物圈是我们的家园
!
讲述:人类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寻求是否有除地球以外的环境能适合人类生存,最终没能成功,可见,地球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适合居住和生活的星球。
(一)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
课件展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为我们提供着优越环境……
课件播放图片“青山、碧水、蓝天、白云及优闲的各种动物”让同学感受我们的地球原来多么美好。
然而,曾几何时,人类的横行霸道把地球搅得乌烟瘴气?请看人类都干了些什么……
课件播放:(播放几组过去和现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图片)以引起学生的震憾和共鸣。
4-6人为一组讨论分析:图片中所反映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6人为一组讨论:假若你去竞选当地环保局局长,你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治理这种状况,然后每组选派1名代表发表简短的竞选演说。从而归纳总结出保护环境的具体方法。
(二)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地球上不仅仅只属于我们人类,如果人类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亡羊补牢才不至酿成大祸。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善待每一个物种,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种资源,地球这一所有生物共同拥有的家园,必将天空蔚蓝,空气清新,流水清澈,花儿艳丽,树木茂盛,鸟兽欢唱,处处涌动盎然的生机。(分角色诵读这一段)
(为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这样做。下面请几个同学朗读。)“为了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
最后我倡议,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人与自然的生命和声。全班齐读: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
还青山翠绿,
还江河清澈,
让空气更加清新,
让花艳树影婆娑,
让草绿鸟儿欢歌,
让家园美丽生机勃勃
。
让人与自然共奏的生命和声万世流传!”
教学反思:
1、情感渲染,快乐学习
从课堂的引入到整个新课推进,我都刻意渲染了一种轻松的,活泼的课堂气氛。有时候学生不一定是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但学生都喜欢快乐的学习,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就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的关系。新时代的课堂,要求的是一种平等的、互助的关系。情感渲染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亲切的笑容、活泼的语言,加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加深刻难忘。当然,如果教学形式过于花俏,很容易陷入“课堂热闹闹,课后乱糟糟”的局面。但只要适当地把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好,精心的设计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还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2、让学生多途径的收集、整理资料,并跟同学们分析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收集、分析能力,并在收集、交流的过程中再一次强化环保意识。